随着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丰富,很多高性价比的产品陆续打动了我们,
一边是不知名的小保险公司产品,价格美丽,保障也不错,但总归是不放心
另一边大公司的产品放心是放心了,但是价格不美丽了,保障还参水,怎么选呢?
首先我们来看下所谓的”小”保险公司到底小不小
首先,成立保险公司的门槛非常高。
要成立一家保险公司,首先要向国家申请保险牌照。
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如果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这个门槛要提升到5亿元,目前各保险公司实际的出资情况大多都是在几十亿元。
就拿众安保险来说,它背后的股东就是三驾马车(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马明哲的平安)

目前国内已经有大概200来家保险公司,而且每年排队想拿到保险牌照的公司络绎不绝,能拿到一块保险牌照都是祖上冒青烟的事了。
此外,对主要股东的盈利能力、对管理层的专业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多要求。
然后我们的银保监会爸爸对保险都是强监管,力度估计仅次于国家社保了。
1、为了确保保险公司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赔付,
银保监会会对资金运用进行监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
不能存款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不能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
不能从事创业风险投资
不能购买st股票
2、每个季度都会严查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就是理赔能力。
当出现大批量的理赔案件、并且理赔金额巨大时,保险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应付这种突发偿付情况,简单理解,无论什么时候,保险公司都得确保有充足的资金应对理赔。

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在成立的时候,都需要缴纳一笔钱。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总额的20%提取保证金,
存入银保监会指定的银行。
除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
此外,在经营过程中,保险公司还要从收到的保费里提取一部分金额,缴纳到银保监会设立的专门账户。所有保险公司交的这笔钱,就组成了一个「保险保障基金」。并且,除非是公司清算时要用于清偿债务,其他情况下都不得动用这笔资金。
有没有倒闭的那一天呢?
还真有,现在银行都能倒闭,啥事都有个万一。虽然在这一系列的强监管下,保险公司倒闭的概率,可能比你中500万的彩票还低,但真发生怎么办呢
1不能解散
按《保险法》的规定,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是不能因为经营、资金等问题而解散的。
保险公司的解散是要经过国务院批准的。其中,寿险公司是不允许自己决定解散的,即使解散,也会有政府部门进行清算。
在寿险公司破产解散后,我们的保险合同会转让给其他的人寿保险公司。也就是说,会有其他的公司来接管我们的保单,不必担心保单失效。
饱险思特别提醒
保险公司破产后,投资理财类的保险(非寿险)产品会受到影响,理财保险是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双重功能的保险,就说我们常见的分红型保险,它的收益是来自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如果保险公司破产了,自然分红的收益就没有了,但是保单的保障功能仍然存在。
2转让措施
即便万一出现破产,银保监会也会指定另一家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继续来承保这家破产公司的所有有效保单,继续履行保障责任。
3保险保障基金
另外,之前保险公司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这时候也会被派上用场,可以用来做赔付。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发生过保险公司破产的先例,哪怕历史上3家被接管过一段时间的保险公司,最后事业都蒸蒸日上再上一步了。
所以,这个问题大小公司都一样,根本不用特别担心。
再说说理赔服务
我们买的每一份保险,都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既然有法律效力,那么公司故意不赔就是犯法的,一告一个准。合同上既然约定了双方责任义务,其中就包括出险之后,怎么赔,赔多少。不会不赔,只是理赔服务可能会略有不同。

单从获赔率上看,大公司与小公司没有明显差别,只要保单有效、符合条款,保险公司都乐意赔,其实保险公司的名分都是赔出来的,若不符合条款,一分钱不赔。
也就是说,理赔结果和公司实力大小没有关系,两者旗鼓相当。
影响理赔时效的不是品牌知名度或收入规模,而是保险公司的工作流程和效率。
买了小公司的保险,可能因为当地没有分支机构,需要邮寄纸质资料至指定的分支机构办理。虽然理赔看起来麻烦了一点,但实际上理赔体验也不会差。
而且现在线上理赔已成为趋势,就算找到代理人,他们也是教我们如何通过官方 APP 或公众号进行理赔。不用跑网点提交材料,在网上就可直接理赔。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看看“大“保险公司和”小“保险公司的各自优劣
为什么大公司产品普遍较贵
保费由纯保费和附加费构成,而附加费里就包含运营成本,大公司线下网点多,代理人多,自然这块的费用就高涨。

而这一切最终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从保费上体现出来。
但大公司也有它独特的优势
1. 更成熟的后援运营体系和流程。
2. 更成熟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队伍。
3. 更成熟的产品体系(各类产品都已经在售)。
4. 更成熟的资管系统,长期投资以及偿付能力管理,可能更稳健。
劣势就是客户和产品包袱太重,销售渠道原有利益驱使,导致产品定价保守,过分追求利润率,同保障的情况下保费高,总之船大难掉头。
小保险公司自然知道大公司的优劣,所以在产品设计上也有他们独自的特色
1. 产品利润率要求更低,更愿意做爆款性价比产品,让利于消费者。
2. 因为分级机构少,展业和服务不便利,多数中小公司都热衷于了利用互联网连接用户,开业以后就积极利用技术改造自己的服务和运营流程,适配新的销售环境和客户需求。

说到底,我们口中的“小”其实只是因为我们的保险保障意识并没有完全开发,保险产品也并不是刚需,加上对保险产品和保险市场的不了解,还是以先入为主的惯用思维来思考,当你面对一份冗长、专业的保险合同,充斥着大量法律名词、医学名词的时候,你不愿意看,看也看不懂。
这时候必然优先考虑又大又知名的品牌保险公司了。
毕竟我们在A股被割了太多年韭菜,谁能确保买的这份小保险公司的产品就不被割韭菜呢?完全可以理解。
这个时候成立的时间不长,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的小保险公司就显得非常被动和劣势了。
1. 撇开产品不谈,大公司的确有它的可取之处,例如已经被时间证明的更稳健持续的公司盈利能力、品牌累计、成熟的销售渠道和产品系统、以及更有效率的运营系统。
2. 小公司没有上述优势,自然就只能靠产品让利消费者来搭救了,因为爆款是它们的最大优势,做爆款打市场赚保费,是小公司最普遍的出路。如果大家愿意给时间他们,小公司也有动力、能力和压力,去锻炼好运营内功和系统的。
饱险思认为选保险的核心就是保障一样的情况下,谁便宜就买谁,无所谓公司大小。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前不久也在媒体前公开表示过,买保险不需要关注公司怎么样

写在最后:关注【饱险思】
1.如果看完还不懂,想给家庭配置最便宜保险,可以私信我,或者下方留言,我会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帮你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2.如果想诊断自己的保单或者还有核保、理赔等疑难问题,也可以私信我,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