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入情况,是一个城市吸引力的重要表征。随着中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越来越多城市正面临人口收缩危机,“抢人”大战变得越来越难。
近年来,杭州、成都、青岛、西安等众多新一线城市加快崛起,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排头兵,以及人口流量“收割机”。据统计,2010-2020年,共有3947万人拥入15个新一线城市,相当于整个北京加深圳的人口总额,吸引力可见一斑。
青岛去年人口增量居北方第二
截至目前,全国15个新一线城市(包括成都、杭州、青岛、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和沈阳)中,除沈阳以外,都公布了2021年人口数据。从人口增长情况来看,2021年青岛常住人口增加15.1万人,北方城市中仅次于西安市。而作为直辖市的北京和天津,人口均出现了负增长。
武汉以120.12万人的人口增量成绩在全国遥遥领先,比第二名成都高出近百万,成为全国新晋“流量王”。2021年,武汉的人口总量增加至1364.89万人,一举超过了郑州、苏州和西安,在新一线城市中的排名升至第四位,与第三名天津之间仅相差8.11万人。此外,武汉还夺回了七普之后、被郑州拿下的“中部人口第一城”宝座。
此外,数据显示,武汉和青岛是仅有的2021年人口增量超过过去10年均值的新一线城市,处于第一梯队。南京、杭州的人口增量,达到了过去10年均值的70%-80%,处于第二梯队。宁波、长沙达到了50%以上,在新一线城市中表现也较为优异,处于第三梯队。东莞、重庆的增量不足过去10年均值的30%,天津甚至出现负增长,处于垫底位置。
青岛靠什么留住年轻人?
一方面临海的舒适生活环境为青岛“加分”,另一方面青岛制造业发展活跃,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
2021年公布的《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2021年,青岛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青岛即墨的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一款最新车型下线
根据最新统计公报,2021年青岛“新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7.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4%。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1%。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9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近年来青岛回归制造业初心,并在2021年迎来了集中爆发:京东方、富士康、奇瑞汽车、北汽制造厂等多个重大项目开工、投产;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总数达97家,跻身全国前十。
此外,2021年青岛在吸引人才方面使出浑身解数,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共引进各类人才26.1万人,人才总量突破251万;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52%,实现“四连涨”。
人口加速“逃离”北上广
2010年至2020年,中国大城市迎来人口发展的“黄金时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许多大城市在这10年间常住人口增长超过300万人,每年平均增量超过30万人。
但是,2021年,一个明显特征是,以一线、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重点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减少。
数据显示,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人口吸引力均远远不及新一线城市。
导致大城市常住人口增长大幅“缩水”的原因复杂。第一个因素是,全国自然人口增长发现变化。首先,人口出生率降低,导致常住人口增量降低。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统计公报,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2‰,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常住人口仍出现小幅上涨,意味着上海仍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其次,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5年开始下降,而大城市最容易吸纳的就是前来寻找就业机会并留在大城市的人群。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尽管较全国的“拐点”晚了数年,但自2019年开始,也有不少大城市的就业人口总量出现下降。
第二个因素是,大学生就业方向出现变化。近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考公、考编的热情较高。从报录比看,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57.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1:1。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212.3万人通过了资格初审,与录用计划数的比例约为68:1。一些大城市的竞争颇为激烈,使很多高校毕业生将目光瞄准了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或者返乡报考。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如果仅拥有本科文凭,留在大城市将面临更为激烈竞争,因此即便大城市的高校就读但寻找大城市周边就业机会,或者返乡就业的情况不再罕见。
第三个因素是,很多农民工也选择“返乡就业”,这也使中西部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更加获益。根据重庆2021年统计公报,全市农民工总量756.3万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外出农民工513.6万人,下降1.7%;本地农民工242.7万人,增长13.4%。2021年重庆自然人口增长率为-1.55‰,而当年常住人口增长3.5万人,显示人口回流。
留住年轻人,才能留住城市未来
前不久,一项针对“什么样的城市能够留住年轻人”的问卷显示,大部分年轻人最注重的是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发展平台和城市的性价比。一线城市虽然能够提供比较多的就业选择和更广阔的就业平台,但是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较高的生活成本、普遍高压的工作环境等也让年轻人想要逃离。而毕业生就业落户放开后,落户购房需求的增加可能进一步推高城市的房租和房价,反而会约制年轻人的留存意愿,更会对城市非高薪的基础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之前一线城市严格的户籍政策也考虑到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以及城市人口承载力的限制。应届落户也需要考虑随之而来的新增公共服务需求的配套及资源分配,如何兼顾市场与公平,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有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活力,留得住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未来。当城市决策者开始关注到年轻人的未来,城市发展的理念也开始从片面追求规模扩大、空间扩展改变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时,才能营造更适宜人生活就业的安居之所。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城市进化论、搜狐城市、各市统计局、半岛都市报此前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