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如何计算 1、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2、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内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当年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本人当年月平均缴费工资与上年度当地(统筹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
1.什么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Average Indexed Monthly Earnings(AIME)]是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概念,是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基数。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S=[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n —— 公式1
公式1中,X1、X2...Xi...X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C1、C2...Ci...C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全国/省/地市“职工平均工资”或称“社平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数合计(等于12N,N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特别的,公式1中,(C1/Ci) 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指数”,Indexing factors for eligibility year;
[Xi×(C1/Ci)] 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指数化缴费工资”,Indexed earnings。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政策业务含义:参保人员i年度的本人缴费工资Xi通过工资指数(C1/Ci)得到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从而使各年度不可比的Xi换算为相当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社会平均工资C1水平的、可比的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加总再除以参保人员实际缴费月数和n,进而得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S。由此,该指标能够反映参保人员在整个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
直观地说,“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是按“社平工资指数”指数化后的“可比缴费工资”进行月平均计算的结果。
在我国,参保人员各年度的缴费工资一般为本人上一年度的本人工资,实际采用的计算公式应为:
S=[ X0×(C1/C1)+X1×(C1/C2)+...Xi×(C1/Ci+1)+...Xj-1×(C1/Cj) ]/n —— 公式2
其中:X0、X1、X2...Xi...Xj-1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以及退休前1年、2年……i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例算:假定某参保人员2010年5月退休,需要计算2003年至2010年时间段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该参保人退休当年(2010年)及退休前1年(2009年)、2年(2008年)...各年度缴费工资和缴费月数分别为:
X0=13836元,5个月(月平均缴费工资2767元,之后括号内数据均为该年度月平均缴费工资);X1=31670元,12个月(2639元);X2=27530元,12个月(2294元);X3=23860元,12个月(1988元);X4=0元,0个月(0元);X5=9870元,7个月(1410元);X6=13680元,12个月(1140元);X7=9860元,12个月(822元)。
总缴费月数n为72个月(5+12+12+12+0+7+12+12),缴费年限N为n÷12=6年。
【计算72个的月平均缴费工资,如果是简单算术平均,即:(13836+31670+27530+23860+0+9870+13680+9860)÷76=1809.81元。以1809.81元计发养老金待遇,显然不合理。问题实际出在各年缴费工资之间不可比。按此方法计算,实际缴费年度越长,该平均数会越低】
该参保人退休前1年(2009)、2年(2008)...各年社平工资分别为:C1、C2、C3、C4、C5、C6、C7、C8分别为:25752、24684、21434、17819、15558、14484、13190、11660元。
现在计算该参保人员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S=[13836×(25752/25752)+31670×(25752/24684)+27530×(25752/21434)+23860×(25752/17819)+0×(25752/15558)+9870×(25752/14484)+13680×(25752/13190)+9860×(25752/11660)]÷(5+12+12+12+0+7+12+12)
=[13836×1+31670×1.0433+27530×1.2015+23860×1.4452+0×1.6552+9870×1.7780+13680×1.9524+9860×2.2086]÷76
=[13836+33040+33076+34482+0+17548+26709+21777]÷76
=2506.51元
上式中第1、2个“=”后的算式,主要是展示“社平工资指数”的计算。即,以2010年为参照,则退休当年以及退休前1年、2年...社平工资指数(C1/Ci)分别为:25752/25752=1,25752/24684=1.0433,25752/21434=1.2015,25752/17819=1.4452,25752/15558=1.6552,25752/14484=1.7780,25752/13190=1.9524,25752/11660=2.2086。其政策业务含义就是退休前一年的社平工资分别比之前各年度社平工资的增长率。
第2、3个“=”后的算式,反映了各年度指数化工资的计算过程:X0×1,X1×1.0433,X2×1.2015,X3×1.4452,X4×1.6552,X5×1.7780,X6×1.9524,X7×2.2086,得到换算为相当于2009年度社平工资水平的各年可比的缴费工资(也即各年的指数化工资):10386,33040,33076,34482,0,17548,26709,21777。
第3个“=”后的算式,反映了综合各年度指数化工资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算过程。即将各年度指数化工资加总,再除以实际缴费月数。【试与前列的[(13836+31670+27530+23860+0+9870+13680+9860)÷76=1809.81元]算式进行比较】
【各年度指数化工资分别除以各年缴费月数,就可以得到“各年月平均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即10386÷5=2767,33040÷12=2753,2756,2874,0,2507,2226,1815。这就可以更直观地比较各年度可比的缴费工资水平了。】
【如果我们以“各年月平均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来计算“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我们可以令Yi=Xi×(C1/ C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再令yi=Yi/n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有以各年度实际缴费月数ni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算法:
S=(y1×n1+y2×n2+...+yi×ni+...+yj×nj)/(n1+n2+...+ni+...+nj) 】
【S=(2767×5+2753×12+2756×12+2874×12+0×0+2507×7+2226×12+1815×12)÷(5+12+12+12+0+7+12+12)
=2506.51元。
此算式可以非常直观的反映出参保人员各年度的可比缴费工资水平和缴费月数是如何影响“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最终水平。】
2.基本养老保险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怎么计算的?
我对新的养老金计发写过一篇理解稿,请参考:
第一步,理解什么是指数化:
这个概念很重要。我们在计算整个连续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工资(其实就是社保基数)时,如果使用简单的算术平均是不合理的,因为每年整个北京市的水平不一样,去年的1000元与今年的1000元代表的在整个市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这里的1000元是绝对数,两个绝对数之间简单相加再平均不能真实反映缴费工资水平。
所以我们就把缴费工资指数化,把绝对数变成相对数。办法就是用当年缴费工资除以对应年份职工平均工资(实际操作中:社保基数÷社平工资),所得是一个比值,>1表示缴费工资高于社平工资,<1表示低于社平工资;而比值的大小,则表明了该职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相对位置。
而把历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因为这是相对数,所以简单相加并不会产生前述1000+1000的错误)求平均值,则得出整个缴费年限中该职工的缴费工资相对社会平均水平是怎样一个相对位置。
把上述语言数学化,就得出了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的计算公式:
C代表社平工资,X代表缴费工资基数,则
缴费工资指数=Xn/Cn-1 ··········(式一)
有人会问,这里怎么是n和n-1啊?因为职工当年(第n年)的社保基数是按照该职工上一年(第n-1年)平均工资核定的,所以当然应该比上上一年社平工资啊!
式一只是某一年的指数,把每一年的指数做算术平均,就得出了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的计算公式:
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第1年指数+第2年指数+……+第n年指数)÷N
即=(Xn/Cn-1+……+X3/C2+X2/C1+X1/C0)÷N ······(式二)
因为我们计发养老金时以现在的货币水平来发放,所以用现在的水平水平乘上整个缴费年限内基数平均指数,就得出了整个缴费年限内缴费工资的指数化平均值:
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社平工资×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式三)
综合来看,其实这个做法就是来源于金融学领域计算货币现值的方法,使历年缴费工资平均值更科学更准确。
更多请看参考资料
3.视同缴费计算公式?
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指数之和)(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
视同缴费指数=本人复员转业、单位改制或离开原单位前12个月月平均基本工资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结果大于3.0的取3.0。
实际月缴费指数计算:实际月缴费指数=本人月缴费工资上年度全省职工(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补缴年限的指数计算:补缴应参保未参保期间或中断缴费期间所欠养老保险费的,补缴年限的指数计算公式:补缴年限的指数=补缴时计征的月平均缴费工资基数补缴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结果大于3.0的取3.0。
扩展资料:
在职职工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认定:
1、职工向单位提出申请,通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下载打印并填写申请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在申请表上加具意见并盖章。
2、单位通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下载填写养老视同缴费年限审核批量申请情况表,在纸质版上加盖公章,电子版提交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
3、有档案管理权的市属和区属单位,由单位向参保所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申请;没有档案管理权的市及区属单位、个体工商户的雇主、雇员等,向户籍所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申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受理、初审并加具意见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委托的审核机构审核。
4、市审核机构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并在审核期限内予以批复。对资料不全的,审核机构发出补充资料通知书,由单位或职工补充有关原始资料。单位或职工补充资料后,审核机构在审核期限内予以批复。
4.天津市退休职工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一、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职工退休时上年度全省 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采取分段加权法计算。职工1992年12月31日以前各年缴费工资指数均为1;1993年1月1日至退休时各年缴费工资指数为职工所在地区或行业建立个人账户年度(最迟为1998年)至退休时历年缴费工资与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m平均缴费工资指数={(1992年12月31日以前的缴费年限×1)+[1993年1月1日以后的缴费年限×(X1/C1+X2/C2……+Xn/Cn)/N]}/M X——当年本人缴费工资。当年未缴费的人员当年本人缴费工资为0,当年缴费不满12个月的人员当年本人缴费工资据实计算; C——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N——本人所在地区或行业建立个人帐户至退休期间的实际缴费年限; M——本人缴费年限。 二、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登录劳动保障网或拨打劳动保障电话12333。可以查询得到。 三、单位参保与个人参保的区别主要在于,单位参保的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金额,个人参保的没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金额。 影响养老金的多少则在于(与单位参保、个人参保无关): 1.退休时上年度省平工资(省平工资每年都在增加,养老金也就逐年水涨船高。所以,退休时间越晚,养老金越多); 2.本人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多); 3.个人账户储存额 (缴费金额越多,养老金越多)。 各地详情咨询劳动保障电话12333。
5.安徽养老金计发基数?
安徽省2021年社保缴费基数
目前安徽省还是沿用2019年全省口径平均工资5455.24元作为标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
缴费上限:5455.24*300%=16365.72元
缴费下限:继续保持2019年最低缴费基数标准,3017.01元
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比例20%,按照最低基数,最低每个月交3017.01*20%=603.402元
如果是在职人员,个人交8%,单位交16%,如果单位按照最低缴费基数:每个月扣3017.01*8%=241.36元
灵活就业人员通常选择最低缴费基数,看个人缴费能力;在职人员,比如银行、机关事业单位普遍缴费基数比较高,退休金相对较高。
注意:职工养老保险,缴满15年,男性60岁,女性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可以申请退休,工作满20年公务员可以申请提前五年退休。日常除非是征地农民、单位欠缴等特殊情况下以外,其他情况下不允许一次性补缴的。
6.什么叫缴费基数和缴费指数?
缴费基数是指缴费对象按什么标准作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依据。缴费基数一般是以职工工资和单位工资总额为依据。职工本人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月平均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人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人。
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记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记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 但目前有的地方尤其是计算机运用比较广泛和先进的地区,已在尝试着以上个月工资收人作为缴费基数,很多城市目前做到了以上月工资收人作为缴费基数,缴费基数上限与下限的规定主要考虑职工退休后,不致因在职时工资收人差距过大而导致其基本养老金差距进一步拉大。
缴费指数是指缴费工资占当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 缴费指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可决定过渡性养老金的高低。

类
7.参保缴费年限6.75是什么意思?
缴费年限是指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规定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有关社会保险费的累计年限,是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依据之一。它不同于连续工龄,但二者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承袭关系。虽然社会保险法草案三审稿增加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但如此规定着的草案依旧维持了缴费15年的基本门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8.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什么意思?
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是指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月均社会平均工资乘以本人历年的缴费指数(当年的缴费工资与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的平均值。举例说明:
如一个职工自1998年一直以60%的平均工资缴纳了9年的社会保险金,根据新出台的规定明年则以80%,07年以90%,以后每年则以全省平均工资100%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金,如果到他缴了15年时正好达到退休年龄,那他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是多少呢?
假设退休时的上年度全省月均工资为2000元,那么他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为:
2000×[(60%×9+80%+90%+100%×4)÷15=2000×74%)=1480元。
知道了这个概念,每名社会保险参入者结合本站有关政策及公式,就会对自己的退休金的计算有个大致的了解了。
9.2021年灵活就业五档退休基本养老基数?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其他人还搜: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怎么算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怎么算(深圳)灵活就业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怎么算北京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怎么算重庆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怎么算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怎么算最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怎么算出来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怎么算,如果失业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怎么算跨地区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