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效应是指盈利和亏损之间的一个不对称效用偏好。对于相同数
目的标的来说,在亏钱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更多的痛苦。
在投资中,处置效应会影响投资者在盈利和亏损之间产生一个的不
对称效用偏好,导致投资者过早平仓卖出盈利的股票,过晚止损平掉亏
损的股票。

A:赚100元
A:赔100元
B:丢一枚硬币决定正面:赚200元。反面:赚0元
B:丢一枚硬币决定正面:赔200元。反面:赔0元
如以上显示,如果被问到在A赚100元和B丢一枚硬币来决定赚200元或者0元这两个选择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选择A,稳赚100元。
但如果相同的问题反过来问,即在A亏100元和B丢一枚硬币来决定亏
200元或者0元这两个选项之间选择的话,大部分人会选择B来博一下。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过很多经济学家,因为从数学期望上来说,上面两个选项的期望值都是正100,而下面两个选项的期望值都是负100,但是人们在这两种情况下会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也就是说,在面临损失时(亏100元时),大部分人的痛苦程度会比获得相同数额的盈利产生的快乐程度高出很多,因此也更愿意冒大风险去规避这样的损失。
美国教授Odean在1998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投资者确实受到这样的处置效应的影响。

如上图所示,Odean教授发现,投资者们过早卖出他们赚了钱的股票,而这些股票在三个月后,一年后和两年后的回报更高。
同时投资者们在割肉平仓时喜欢拖延,他们不愿意卖掉亏钱的股票,在三个月和一年之后继续亏损更多,一直要等到两年多以后才可能把以前的亏损弥补回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投资者的耐心够长,坚持捂着自己的股票,可能也会有翻身的一天。但此期间由于处置效应导致他过早获利了结,拖延割肉平仓的毛病会让他徒增很多痛苦,并且损失不少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