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金融、经济、风险
什么叫混合购并?是指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企业之间的购并。就是非同行企业之间的购并。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首钢曾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叫主业更替。
那首都钢铁公司为什么要进行主业更替呢?因为钢铁行业是一个夕阳产业,夕阳产业面临这非常巨大的系统风险。
什么是系统风险?就是一个投资者,一个投资主体自己没有办法规避和分散的风险叫做系统风险。比如说2017年中国的经济就面临着巨大的系统风险,这个系统风险来自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怎么发展,美国的美联储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不知道,你知道了也没办法控制,整个世界经济怎么发展,控制不了。所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就是一个系统风险。
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非常高了,进出口总额占GDP中的比重,高到什么程度?高到65%,甚至是70%以上。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总需求当中,大概有65%-70%是依靠国外需求的。这样一来,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冲击,这个冲击是没办法控制的,所以这就是一个系统风险。
那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它的系统风险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受宏观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好了,经济蒸蒸日上了,那大家对钢材的需求就非常的旺盛,钢材就卖得非常好,钢铁企业就会赚很多很多的钱,一旦经济箫条了,一旦经济下行了,那么这个钢铁行业的需求就会减少。一减少很可能钢材就卖不掉,卖不掉价格就下跌,下跌就会亏损。第二个系统风险来自于中国65%以上的铁矿石完全靠进口,这个系统风险非常非常大。
当时首钢感觉到了,我要继续进行单一化经营,每准哪一天就会猝死。宏观经济不行了,进口的三大铁矿石公司一掐就掐住你的脖子,你突然就死了。所以他就必须要进行主业更替。
这从理论上说是什么道理?就是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必须要进行三种转变。第一种转变,要从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第二种转变,要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第三种转变,要从一个家族企业,转变为公众企业。
当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规模已经达到规模经济临界点的时候,这个时候对这个企业来讲,就有几种选择:第一,继续扩大规模,那你成本要大幅度增加,你利润要大幅度下降,甚至你资不抵债,甚至亏损。第二种情况就是原封不动,保持现有的规模,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企业的发展就停了。第三种选择是什么?就是要从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发展。我生产这个环节,它已经到达最优规模经济了,那怎么办?我这个地方不能增加了,我不增长也不减少,那这个企业的发展就停滞了,我要增加的话,我成本会大幅度上升,利润会大幅度下降。那怎么办?再生产手机,再生产麦克风。我再重新开始一个规模经济的追求和实现的过程。
这样,当一个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规模达到规模经济临界点的时候,达到最优规模的时候,那么这个企业就应该从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
一个企业要实现跳跃性发展还有其他的路径,其他什么路径呢?混合路径。
比如说像首钢进行主业更替,首钢现在的主业是生产高科技产品,多元化经营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后来开始做房地产,在北京开发过很多项目。
混合购并是一个帮助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非常高明的方法,如果不通过购并的话,你自己新建,你自己新建要慢慢自己有一个报批、审批,你要有建设周期,要一步一步地发展。直接就买一个在这个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一下子就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混合并购可以实现范围经济,什么是范围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变动所导致的成本下降和利润增加现象。
再举一个海尔的例子,我家里用的橱柜就是海尔的橱柜,过去海尔主要是生产冰箱的,现在生产彩电、洗衣机,甚至连厨房的橱柜也生产,质量都很好。
像海尔这样的品牌,他一年的品牌维持成本大概在两个亿。你必须要不停地去做广告,去做宣传,几年不打广告的话,这个品牌就消失了。那你生产一个产品是两个亿的品牌维护费用,我生产十个产品,每个产品就是两千万。所以一个企业从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以后会导致或者形成一种范围经济,我一种产品品牌维持是两个亿,同时生产十种产品,单位品牌维持成本就变成两千万了。
所以混合购并容易形成一种范围经济效应,可以规避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