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回首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续蔓延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力支持助企纾困,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中国金融》杂志特别推出“2021央行 ‘功’作”专栏,盘点2021年一年来人民银行工作重点、亮点,探析中央银行在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举措和作用。
作者|《中国金融》记者 纪崴
金融基础设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节点,其持续安全运行是各金融市场业务正常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关系国家金融安全的防火墙。2021年,人民银行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深入推进涉诈涉赌“资金链”治理,牢牢守护老百姓“钱袋子”。保持严监管高压态势,出实招、出硬招。2021年,月均涉诈单位银行账户数量同比大幅下降,协助公安机关预警阻拦百余万群众被骗,涉赌账户和商户交易规模较年初明显下降。出台《“资金链”治理工作方案》,提出29项工作措施;压实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主体责任,组织清理长期不动户、排查涉案账户等;强化金融科技应用,提升风险防控精准性和时效性;会同工信、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完善联防联控治理体系,形成监管合力;开展“反诈拒赌,安全支付”主题宣传,入村入户入校广泛宣传教育,累计覆盖12亿人次。
专项治理“开户难”,有效满足小微企业和流动就业群体银行账户服务需求。出台《关于做好流动就业群体等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分别提出16条和18条措施,降门槛、减环节、提效率。2021年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新开户数量同比增长21.6%,个人新开户数量同比增长12.5%。新设企业开户率(新开户企业数÷注册登记数)为80.1%,同比上升6.93个百分点;企业开户用时缩减为1至3天,同比平均压缩60%;大部分商业银行为企业开户费用减免至200元以下。
稳步推进支付降费措施,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出台《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指导行业协会发布降费倡议书,围绕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5方面制定12项减费让利措施。相关政策已于2021年9月30日落地实施,截至2021年11月30日,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等各类型支付服务主体共向实体经济让利约54.5亿元,累计惠及市场主体超7300万户,政策红利直达经济实体。
精准保障冬奥支付服务需求,全力支持冬奥会顺利召开。开辟冬奥专属账户服务“绿色通道”,提升境外来华人员金融服务质效。按照冬奥闭环管理要求配置支付服务,满足外卡受理、ATM取现、外币兑换等金融需求。完善受理环境建设,红线区内提供现金、数字人民币、银行卡、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红线区域外推动冬奥定点医院、火车站、客运站、5A景区等场景本外币银行卡、移动支付全覆盖,保障重点场所ATM外卡取现全支持。各项建设任务按计划有序推进,确保为2022年冬奥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
做好货币发行保障工作
适应疫情常态化形势,灵活组织发行基金调拨,全力保障全年现金供应。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消毒工作方案(试行)》《社会单位现金消毒指引(试行)》,科学精准防控,为使用现金安全提供遵循。
顺利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币、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和纪念钞,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2021年贺岁普通纪念币。
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扎实推进北京冬奥场景试点等重点项目,2021年7月向社会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
持续深入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全年对74起拒收现金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按季对被行政处罚的39家法人单位进行集中公示曝光,形成有效威慑。审慎推进大额现金管理试点措施落地。
加大假币整治力度,深化银警协作,严厉打击假币犯罪活动。
经理国库又上新台阶
推动实现跨省异地电子缴税,破解跨省经营纳税人“两头跑”缴税难题。2021年6月,人民银行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推进跨省异地电子缴税工作。政策推出后,跨省经营纳税人可采取线上方式直接将税款缴入经营地国库,缴税时间由1周缩短至1天。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全国26个省级地方开展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业务,累计办理业务近5万笔、金额83亿元。
打造“关库”为民服务新典范,行邮税电子缴库在广东珠海港珠澳大桥口岸成功落地。2021年8月,人民银行会同海关总署推进行邮税电子缴库工作,并在广东珠海拱北海关试点。2021年8月23日,全国首笔行邮税电子缴库业务在港珠澳大桥口岸成功办理,整个流程比以往缩短2~3个工作日,大幅提高了旅客通关速度和税款入库效率。截至2021年11月30日,拱北海关累计办理行邮税电子缴库业务84笔、金额9.28万元。
规范征信业发展
健全征信法规制度,规定征信业务发展。印发《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明确征信全流程业务规则、信用信息的范围,细化征信业务的合规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业务监管的通知》,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异常业务、重大舆情的监测与处置。
整合替代数据促进数据共享,支持企业融资发展。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地方征信平台和“长三角征信链”“珠三角征信链”“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实现涉企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应用。截至2021年第3季度末,各地建设省、市级地方征信平台10家、40余家,支持65.38万户小微企业获得信贷2.34万亿元。
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范围不断扩大,优化升级征信产品和服务体系,持续扩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征信查询服务。2021年前11个月,征信系统个人信用报告各渠道查询共计33亿次、企业信用报告各渠道查询共计8751万次。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功效,促成中小微企业融资交易扩面增量。截至2021年11月底,融资服务平台累计促成融资32.7万笔,融资金额15.5万亿元,其中促成中小微企业融资11.9万亿元。
承接全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自2021年1月1日起,面向全国提供动产和权利担保的统一登记和查询服务,截至2021年11月底,累计登记1355万笔、查询1.09亿笔。
加大反洗钱治理力度
反洗钱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印发《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推动将“公司、合伙企业等市场主体受益所有人相关信息”备案制度列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受益所有人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金融机构风险评估工作稳步推进。印发《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估指引》,指导金融机构开展风险评估,加强金融机构洗钱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打击洗钱犯罪取得积极成效。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各地公安、检察、审判机关密切配合,推动各地以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宣判案件超过400件,是2020年的2倍多,其中包括40余起“自洗钱”犯罪案件。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6个洗钱罪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不仅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对基层司法办案工作进行指导,也起到较好社会警示作用。
本文源自中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