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批退役军人,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他们退役不褪色,始终以军人坚韧的品质和崇高的品德严格要求自己。他们退役后回到家乡创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退役军人的军魂与担当。荆州广播电视台与荆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退役军人创业说》,今天来认识荆州市今印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汪厚松,看他如何带领印刷企业一次次在市场的波动中勇立潮头。
翻开泛黄的老相册,里面都是汪厚松在部队当兵的照片。上世纪80时代初,17岁的汪厚松应征入伍,从秋高气爽的湖北荆州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辽宁,汪厚松开始了两年的军旅生涯。
汪厚松:“走的时候穿衬衣,到东北都戴大棉帽,穿大棉袄,都是从学生毕业后就当兵,印象最深刻,紧急集合,打背包都打不好,棉裤又厚,把反面穿成正面的都有。”
训练的种种艰苦都已消散在漫长的时光中,但部队教给他脚踏实地、雷厉风行的习惯却沉淀在骨子里。退伍后,汪厚松回到家乡沙市,他放弃了相对轻松的轻工局机关工作,选择到印刷一厂当工人,学操作、学业务,他把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摸熟摸透。自己也从一线工人做到了管理岗位。但很快,汪厚松遇到了第一次重大挑战。
汪厚松:“整个企业当时都没有活干,因为那个时候是95年,下岗工人也很多,所以不断的要去找活,找活做,整个荆州市场的业务比较少,自己主动去联系,争取湖北省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在我们自己厂里分印。”
当时楚天都市报在荆州的发行只有3000份,印刷厂的同事甚至都不屑一顾,但汪厚松却看准了报刊印刷的前景,坚持和对方沟通,并成功争取了楚天都市报在荆州分印。此后,楚天报业不断扩大发行,在荆州的印刷量达到10万多份。分印的报纸覆盖整个江汉平原,包括天门、潜江、仙桃、荆门等地。与此同时,《今古传奇》等全国知名刊物也交由印刷一厂印刷。汪厚松的独到眼光为企业铺设了近20年的发展坦途。
2001年,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潮,沙市印刷一厂改制,成立了荆州市今印印务有限公司。2015年汪厚松正式接任企业一把手,恰恰在这一年,受新媒体冲击,报刊印刷量缩减,汪厚松遭遇了又一次重大挑战。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方向,在印刷传统报纸业务外,大胆调整以教材、教辅印刷为主业务。
汪厚松:“转型的过程很难,一个是资金的投入,因为转型,好多过去的设备不能用了,转型要添加设备,第二是要拓展业务,第1个是资金的难度,第2个是市场的难度。”
汪厚松一方面通过湖北银行荆州分行获得金融支持,解决资金问题,一方面带领业务团队重新开拓市场,他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军人做派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在市场的洗礼中,企业不断壮大。2020年今印投资600万资金进行技术革新,2021年完成年产值4000万元,日均印刷图书40万册,印刷产能居全市第一。
汪厚松:“对未来的规划,一是想打造湖北省书刊教辅基地,在我们荆州扎根;二是争取建个新厂房,扩大我们的生产,为我们荆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记者:柳波 沈秋/编辑:佘国俊/一审:唐杰/二审:张先凯/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