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接到消费者侯先生投诉,其在2021年初办理了一笔68000元的车辆抵押贷款,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笔简单的车辆抵押贷款,实际上却是需要花费近10万元才能“赎回”车辆的融资租赁。
“我是在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宜信普惠”)济南运营中心办理的这笔业务,当时的客户经理跟我说这样是最省钱的贷款模式。”侯先生告诉记者,之前给他办理业务的宜信普惠济南运营中心客户经理离职后,他想提前还款却一直联系不到宜信普惠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其他工作人员主动对接。
“到今年3月底我已经还了15期,一共51417元,四月份查询的时候发现还要还35903.97元,完全不像之前说的那么省钱。”侯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诉求就是要求宜信普惠减免不合理的息费,并一次性还清欠款。
此外,侯先生还表示,自己办理业务后并没有获得任何纸质版的合同材料,后续还款时经自己要求,才收到了宜信普惠邮寄的相关合同。侯先生向记者出示的相关资料显示,除了一份《抵押合同》外,侯先生还与海金宜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海金宜创”)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交易模式为售后回租。回租期间,侯先生需每个月向海金宜创缴纳3394.84元租金,共24期,合计81476.16元,也可选择三期后一次性结清,结清后车辆所有权重新归属于侯先生。此外,侯先生还需在24期内每个月向宜信普惠缴纳594.49元的管理咨询费,共计14267.76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侯先生最初认为自己只进行了车辆抵押贷款,并不知道自己何时进行了车辆融资租赁这一交易。
公开资料显示,宜信普惠成立于2011年3月,经营范围包括经济贸易及财务等方面的咨询业务,同时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金融业务流程、金融知识流程的外包服务等。
带着侯先生的诉求和疑问,记者联系到宜信普惠,其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确实承认在员工离职后出现了工作交接不周的情况,包括没有做到及时跟侯先生沟通,了解侯先生的诉求,但能否减免息费仍需要进一步调查。”
针对侯先生并不了解具体合同内容这一表述,上述负责人表示在签署合同过程中,工作人员向侯先生清晰解读了合同条款,是在征得侯先生的同意下,同步进行了签约视频录制存档,签约流程符合合规要求。
在本报介入下,5月6日,宜信普惠方面联系本报记者表示,已向侯先生免除近一万元息费。侯先生也于当日告诉记者,经过和宜信普惠沟通,已于5月8日前一次性还清款项。
记者注意到,就在今年4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融资租赁公司以收取服务费、代收保险费为名扣收的款项属于变相高息这一案例被着重提及。面对市场出现的中介机构随意收取远超原约定的高额费用或者本身中介费用就过高等问题,有相关人士建议,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正规合法机构进行抵押或借贷,并保存相关证据,出现问题后可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护自身利益、挽回自身损失。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冯云云 杜姿霖 实习生 颜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