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如果单单从定义来讲,它是指世界的经济活动超越了国界,各国可以通过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和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简单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架飞机的建造成功,需要来自不同国家的零件。一件商品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而不是自己生产全部产品也是因为国际分工有利于发挥各国自己的优势,能够平均社会劳动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
单单提到经济全球化我们可能会感到很陌生,但如果我们提到迪奥口红,就会知道法国;提到苹果手机,就会知道美国;提到丰田汽车,就会知道日本;而提到购物淘宝,就会知道中国。这些产品或是平台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些商品的品牌在世界上是被认可的,所以才会被作为国家的一个小标签。其次,既然被世界认可,那就说明商品并不只是在本国销售或应用。最后,我们作为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购买世界各国的商品,并且通过商品来了解到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发展。我们平时在中国市场上会发现其他国家的品牌,大到一些科技制造物,小到一些生活用品。因为商品的流通,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在经济上就有了密切的联系。而这也恰恰是在提醒我们,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于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品牌”就成为走向世界的护照。
一、走进国际市场的必要性
近几年,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迅猛,也成为现在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和主色调。正因为经济全球化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才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踏出国门,接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以我国为例,中国在几千年前崇尚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认为国土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可事实是在这个封闭锁国的农业社会中,中国经济并没有在经济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反而因为封闭的经济发展,导致国家落后于世界各国。但是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开始前进追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国家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再到如今,我国已然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路程中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个团体。世界各国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我国学习他国发展经济的优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不外乎根本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者跨国公司的建立,以及世界经济制度的保障和全球两极格局的瓦解。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抓住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也为本土品牌开辟了国际化道路。
二、走向国际市场的矛盾性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近两年国际疫情反复以及国际时局的变化,全球供应链的种种脆弱性暴露无遗,“去全球化”和“后全球化”的概念频频被讨论。一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提出:全球化已经彻底失败。但也有人说,乌克兰战争可能正在保留高度互联世界的局限性,但不太可能意味着全球化的终结。
对国家来说,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不及世界的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制不完整的情况下,一些大国会插手别国的内政,这会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发展,也会影响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平衡,这就要求很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的科技以提高国家在国际的竞争力。
对品牌来说,需要抢占国际市场这一块大蛋糕。但是绝大部分的品牌意识不强,在发展建设时往往注重企业建设,忽略品牌战略布局,本土品牌的经济基础薄弱,缺乏不可替代的竞争实力,与国际知名的微软、可口可乐、宝洁等著名品牌相比较,劣势明显。所以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发展战略,实现品牌文化的本土化,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三、走向国际市场的一致性
基于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识,我们能够意识到全球化是利弊共存的,不论是从国家发展大方向来说,还是着手品牌建设,都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以及战略部署,以及时应对风险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关于国际品牌的关键词:双标。韩国三养火鸡面的保质期双标问题;好丽友的涨价、配料双标;梦龙用料双标等等,众多网友调侃这些品牌 真是“国际驰名商标”。这些外来品牌,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因为双标事件,口碑砰然坍塌,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也就是说,在国际市场,品牌依靠的不单单是生产技术、产品品质,更重要的是其背后传达的精神理念核心,配料表都要针对不同受众市场而修改,也很难让人相信,品牌日后不会区别对待消费者。由此,品牌战略的建设需要由内而外保持一致性,即使走向国际市场,也要注重品牌的精神内核。
综上所述,想要走国际化市场,品牌战略建设尤为重要,要权衡利与弊,统筹兼顾,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