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接到过中国平安的骚扰电话吗?
不管你是在带薪拉屎,上班摸鱼,澡堂搓澡,还是在熬夜组织多人运动,
正当你全神贯注,准备进入沉浸式体验的时候,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伴随着强烈的震感,
你以为有什么大事,到了非打电话不可的地步,于是你调整呼吸,拉上裤子,
轻轻地接起了电话,
“先生您好,这里是中国平安......”
ciao~
比噩梦还吓人的骚扰电话
平安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保险公司,此外平安还涉足银行、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
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平安。
在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在平安工作,其中平安银行的人均工资遥遥领先,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平安银行人均年薪48万。
平安的金字塔顶端,年薪百万的不在少数,但更多的底层员工除了拼死拼活拿点工资外,还要被广大网友炮轰。
其实大家也没仇没怨的,谁让他们总是打骚扰电话呢。
在同样以口碑闻名的的百度检索一下,你能找到400多万条关于平安骚扰电话的信息,看来平安的口碑还真不是一星半点的差。
平安的体量有多大,网友的怨念就有多深。
你接到过平安的推销电话吗?朋友。
先是机器人冷冰冰的问候,还让你等着,不明所以的你以为有什么大事,就耐心等着转人工。
当电话被接起,对方开口就是哥哥姐姐,还说你是平安的优质VIP,有个量身定做的业务要给你介绍。
至于是什么业务得看你近期在平安买的是保险还是理财,如果什么都没买,那就看看手机里装的是平安哪个App。
只要你和平安搭上了关系,你们就是失散多年的亲戚。叫什么老铁,俗气。得叫哥哥姐姐,只要能成交,你就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亲姐姐。要是你喜欢还能叫你,小宝贝。
就算你明确拒绝,说自己没有这个需求,对方还是希望能用诚意打动你,给你创造需求。
其实平安的销售员们也并不是听不懂人话,他们或许是这样想的:
一次拒绝,这肯定是假意推辞。
两次拒绝,还没下定决心吧。
三次拒绝,好吧,大哥还在犹豫。
四次五次,我不管,我就是要用诚意打动大哥。
六次七次,好了任务完成了,客户投诉了,换个人继续。
要是打人不犯法,我怀疑他们甚至会冲上门来给你一顿社会人的毒打,好让你知道社会险恶,只有平安才能保平安。
其实有的时候,销售们也很无奈,因为公司有规定,一个电话必须得打够多少遍,就算客户骂遍祖宗十八代也得完成规定。
这就很心酸了,你明知道销售也是按规定办事,但这口气就是咽不下去。
文明点的会记下他们的工号,然后打电话投诉。
但是你以为投诉问题就解决了吗?
天真!你的电话会被收回,然后下次再换一个销售给你打电话。话术还是那个话术,开场还是那句亲切的哥哥姐姐。你依然是平安的优质VIP。
铁打的骚扰电话,流水的电销人员。
除了烦不胜烦的推销电话,幸运的你有时候还能接到各种威胁、恐吓电话。也不是什么大事,多半是你的朋友谁谁谁借钱不还,被爆了通讯录。
平安找不到他本人,只好给通讯录里的人打电话。
他们就希望你受不了骚扰,赶紧去找朋友让他还钱,只有朋友还了钱,你才能获得清净。
催收嘛,目的就是为了收钱,至于什么手段,那还不是有什么手段用什么手段。
此外,还有各种说要给你放贷的短信,说你征信记录良好,给你多少多少的备用金额度,授信X年,随借随还。
单从短信看,你会以为“平安”在做善事,大公司就是底气足啊,都不需要本人申请、平台审核,就直接给出大额贷款。
当然了,也有可能这种短信压根就不是平安发的,毕竟这种网络群发短信只要几分钱一条,而且网站还能给你提供模板。套路话一堆一堆的,压根都不要自个编。
要是你心动回了消息,对方会打电话告诉你,利息非常低,贷款非常划算,审批非常快,现在不贷款,余生要哭惨。
如果你一心动,回了一句,好的。
那么等着你的,多半是高炮,那些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野鸡平台用最骚的话套路你,实际上却是永远还不完的贷款以及各种暴力催收。
假使幸运的你,收到的的确是平安的信息,也成功在平安贷了款,且数额还挺大,那你可能会在借款明细里看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以及平台管理费。
钱也不多,就几千块,意思意思。
没错,这就是平安的贴心体验,捆绑式消费,一体化服务,一份业务,双份享受。
想要取消?对不起,没有这个操作。
想去监管部门投诉?
诶,尽管去。反正贷款强制买意外险,早就被明令禁止了,但在平安这里,禁令无效。就算真的错了,平安也没有整改的打算。
就是不想买保险?
也行,不买保险就别贷款。反正你没得选。
要么别贷款,贷款就得买附带保险。
想要用不还款的方式来对抗这种霸王条款?你当平安是吃素的嘛,光电话就能把你手机打爆。你不接,还有你的父母,你的朋友,总有人会接。只要有人接,就有人催。
平安的骚扰电话,总有一百种理由。
骚扰电话与个人隐私
说起骚扰电话,还得从个人隐私说起。
前段时间刚说过池子的银行流水被中信银行某分行泄露,从中信银行以往的处罚中我们发现,中信银行出卖客户信息、私查客户征信由来已久。
其中,将客户资料出卖给第三方早就是常规操作,当然这种事情肯定不止在中信一家发生过。
有时候,你前脚刚从银行出来,各大网络借贷平台的电话和信息就跟着来了。各个都说自己贷款特划算,哭爹喊娘要给你打钱。
这大概是人类发展迄今,最为光辉的时刻吧,人人为我,人人坑我。
银行出卖客户信息,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之一。
但更多的是各类App与网站的用户资料买卖,光平安旗下就有15个App、25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用户超5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平安压根不愁没电话打。
据平安员工透露,那些在平安办过信用卡和车险的客户,他们的资料会被共享给平安普惠金融部,毕竟肥水不流外人,就算最后不能成交,数据还能拿来充门面。
也有人从来没在平安办过业务,但还是接到了平安的电话。
也不难理解,保险行业的人员流动会导致客户信息的流转,又或者是同行之间的互通有无。甚至某些你以为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说不定只是同一家企业的两个品牌而已。
平安普惠被称为线下版的蚂蚁金服,用户超1000万,你再对比一下平安集团的用户体量,你心里应该有点数。
骚扰电话停止是不可能停止的,平安普惠把业务主要布局在线上,曾经的上门推销在这个年代已经不流行了,线上成交才是主流。
但是等客上门显然不是做生意该有的态度,除了广告扩大影响,想要提高业绩,还得主动出击。
何况平安的业务是可以交叉的,没有贷款需求的可以买保险嘛,已经贷款的还能买理财,买了车险还有重疾险,单身可以看看意外险,年纪大的可以关注养老险。
只要和你的生命财产有关联,平安都能掺一脚。
此外还有一些特别流氓的小程序和App,就在条款里大喇喇地写着,我就是要你的隐私,我不仅要你的隐私,我还要和我的三姑六婆一起共享。
并且各个企业、平台早就不再满足用户的基本信息,要是可以的话,甚至想把你的底裤扒掉,看看痣到底长在哪个位置。
曾经我就在羊毛群,看到某平台推出注册就送随行水壶的活动,淘宝卖40块钱的水壶,但现在只要你注册就免费送。
羊毛群里的人看到这个都疯了,有人把全家的手机都注册了,说是出门人手一个水壶,一年的矿泉水费就省了。后来我仔细看了一下,那个水壶是宠物用的。
这种套路和街边的扫码送鸡蛋是一样的,因为人在隐私条款里清楚写着,会与子公司及合作公司共享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电话、地址、年龄、职业等。
幸好我性感的大脑告诉我,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否则我的信息又被卖了一遍还不自知。
也有人觉得我傻逼,说反正早就没有隐私了,自己卖好过被卖,主动卖还能拿点嫖资,被卖那只叫白嫖。
看着他浓郁的黑眼圈,我就知道嫖资他没少拿。
作为倔强的后浪,我是不会轻易向奸商低头的,只要心中有裤,就算全裸我也是打了码的。
个人隐私的阀门只要打开过一次,迟早就会流遍整条河流,这是必然的结果,没人逃得掉。
至于为什么平安的电话还没打给你?
年轻人不要急,再晚都来得及。
我们大部分人反感骚扰电话,是因为没有需求。那么有需求的人是不是就不会反感推销电话了呢?
也未必,由于大部分电销人员本身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容易误解客户引起冲突,导致双方看不顺眼,常常隔空骂架。
什么精准客户、潜在需求、沉没成本,可去你的吧。一时骂架一时爽,骂的久一点还能拖时长。
或者是初出茅庐的小年轻,除了公司教的话术套路,对于业务本身并不熟悉,除了大哥大嫂过年好,张嘴就是年利率高达XXX,每年还返还XXX本金,该业务业界最佳、年销量可绕地球三圈。
等你在网上一查,淦,全特喵是胡言乱语。
卖东西的人除了满口骚话,连产品的卖点都不清楚,还一个劲叫你买。就算有成交意向也会被吓跑,更别说频繁的骚扰了。
这一点,平安的电销人员,自己也深有同感。
面对骚扰电话,我等手无寸铁空的网民难道真的毫无办法了吗?
不,别忘了,互联网时代,键盘就是武器,嘴巴就是加农炮啊(当然,我不是教你去骂人)。
你还是有选择的,虽然不一定奏效,但比生闷气有用。
首先,你可以记下销售员的工号,向平安投诉部门投诉。
虽然这种行为就像你吃路边摊吃出了一只苍蝇,于是你和老板投诉,希望他能严肃处理,最好开除这个厨师。
老板说好的好的,这样吧,我们给你发个道歉信,给厨师记过处分,给总厨降级处理。
你心想,这个结果还不错。但其实厨师、总厨、收银、清洁都只有老板一个人,所谓的降级处分,不过是自己打自己嘴巴,让你吃了苍蝇还说不出坏话。
一个道理,你向平安投诉,大概可以获得一声骚凹瑞。你的电话被收入失败名单,等候下一轮排班。至于你能获得多久的清净,那也不是客服说了算。
其次,你可以向保监会或者银监会投诉。向更大的上级投诉,让他们好好管一管,越级投诉的效果一般都不错,甚至平安还会给你赔偿。
不过这种办法耗时耗力,有这精力还不如直接挂电话。
一般人都是选择软件拦截、黑名单处理。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目前市面上的保险公司、贷款平台,你把隔壁妹妹的手脚借过来都数不清,别说一个个去投诉了。
总之你能想到的办法,平安也有对策,否则哪还会有这么多的骚扰电话呢。
有人呼吁,不要骂电销人员,他们也是被逼无奈。那种天天打骚扰电话还被骂的,都是拿基本工资,他们根本没从你身上赚钱。而那些拿着高薪水高佣金的才是始作俑者。
不管是卖保险还是卖理财,两极分化都非常严重。赚钱的不做坏事,做坏事的不赚钱。年薪百万的人天天五星酒店培训、高端会所待客,只有底层的小喽喽,累死累活不赚钱,还要被客户问候祖宗。
那这又陷入一个死循环了,
销售是被逼无奈,企业要良性发展,领导从来不骚扰客户,
那,用户的权益和隐私呢?
又该谁来保障。
文章来源:一本黑
作者:一本黑老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