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开放包容的市场生态环境,推动中国期货市场的规模体量和影响力快速上升。我国已初步建成与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相匹配、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竞争力强的期货衍生品市场,逐步形成了以期货价格为核心、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市场化定价体系。
品种日益丰富交易持续增长
我国正在进入由石化大国迈向石化强国的重要阶段。期货市场上,原油、低硫燃料油、燃料油、石油沥青等能源期货品种稳健运行,较好发挥了价格“指挥棒”、市场“压舱石”和风险“隔离带”的作用,加上与之相结合的衍生产品与服务,为我国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能源期货的优秀表现,是我国期货业发展的缩影。我国期货市场品种序列覆盖面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以铜为代表的有色产业、以铁矿石螺纹钢为代表的钢铁产业、以油脂油料为代表的压榨养殖产业、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产业等多条产业链品种体系,基本涵盖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铜、PTA、豆粕等重要品种价格已成为现货贸易定价基准。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在2022年上半年全球各类期货和期权品种成交量排名中,中国品种在农产品品种前20名中占有16席,在金属品种前20名中占有14席,在能源品种前20名中占有5席,在贵金属品种前20名中占有3席。
10年来,我国新上市期货和期权品种有76个,是之前20多年上市品种数量的2倍多,目前品种总计已过百。我国期货市场总资金突破1.6万亿元,总持仓突破3600万手,均创历史新高。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黑色金属期货市场和第二大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纱期货与棉花期货、PTA期货成为纺织企业的避险“三剑客”,被誉为“全球纺织市场风向标”……2021年,在全球交易所成交量排名中,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分别居第7位、第8位、第9位和第27位。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相关数据,2022年上半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分别为30.46亿手和257.48万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6.17倍和3.78倍。截至今年5月底,市场客户权益总额为1.39万亿元,全市场机构客户数达7.57万户,与2012年年底相比,分别增长6.7倍和2.8倍。
截至2022年6月底,期货市场个人和机构成交占比约为57.8%和42.2%,相比2012年,机构占比提升了33.2个百分点。中国期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150家期货公司总资产约1.6万亿元、净资产1700亿元、净资本1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0%、19%、31%。期货公司多年“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有所改善。除经纪业务外,风险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逐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期货公司业务模式不断扩展,逐步实现从通道业务向综合衍生品服务商的转型。
市场建设呈现鲜明中国特色
广州期货交易所和中证商品指数公司相继成立。我国期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基差交易、综合性仓单服务等业务不断深化,除提供价格信号外,还提供物流、融资服务,实现了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有效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广度,推动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实现从单一、浅层次的市场体系向期现货对接、场内外对接的多层次立体化市场体系转变。
在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期货市场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是推出了中国特色期货品种。依托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发掘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链的中间产品,上市以PTA、燃料油、塑料等品种为代表的中间产品期货有25个,其中19个为我国独有上市品种,受到了境内外市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甲醇、热轧卷板等品种的成功上市和运行,吸引境外交易所研发上市同类产品。中间产品期货在服务保供稳价、增强产业链韧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初步显现。
比如,在聚酯产业链中,已参与我国PTA期货的PTA生产企业,合计产能占全国的94%。PTA期货价格不仅成为国内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而且逐渐成为对二甲苯(PX)、瓶片等上下游产品的重要定价参考,95%的现货贸易按照“PTA期货价格+升贴水”的方式定价。同时PTA期货也是一个国际化品种,英国石油、摩科瑞等境外企业积极参与我国PTA期货。去年以来,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PTA价格涨幅相比国际原油低了22.8个百分点,一定程度缓冲了上游价格上涨对下游聚酯产业和纺织产业的冲击。
从中间产品期货发力,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定价中心,成为一个趋势。
二是构建了中国特色监管制度。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我国期货市场坚持底线思维,结合发展实际,创设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实施“一户一码”、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等制度,确立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五位一体”的期货监管体系,并通过期货和衍生品法把特色监管制度以国家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体现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立足国情市情的有机统一。
三是创新中国特色业务模式。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提升,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创立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模式,构建农业补贴、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的联动机制,形成了农产品市场风险向期货市场转移、最终由期货经营主体承担而农业经营主体受益的闭环。
价格影响力逐步国际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更为深刻复杂的环境变化,提高对要素资源配置的全球影响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十分紧迫。期货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子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期货价格,引导商品、资本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通、配置,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发出“中国声音”,产生“中国影响”。
20号胶是轮胎产业的主要基础原料。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轮胎制造国。2019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20号胶期货刚推出时,折算成吨,低于新加坡交易所同类产品的持仓量,而截至2022年6月,上海20号胶期货的成交量、持仓量已经是新加坡交易所同类品种的23倍和4倍。过去,境内外轮胎企业都是参照新加坡交易所的价格来定价,现在上海20号胶期货的量上来了,使得境内外企业更愿意来上海参与交易,形成的价格也更为产业所接受并使用。今年上半年,采用上海20号胶期货作为跨境贸易定价基准的实货贸易量近140万吨,货值超150亿元,约占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的三成。20号胶期货交易规模和流动性的上升,吸引了更多境内外企业参与到中国平台进行交易,由此形成的期货价格包含了世界的声音,又形成良性循环,得到的价格更易被境内外产业所认可和使用。
提高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是期市新时代的重大使命。目前,我国期市已有9个国际化品种:原油期货、原油期权、20号胶期货、低硫燃料油期货、铁矿石期货、PTA期货、国际铜期货、棕榈油期货、棕榈油期权。“中国平台”吸引全球参与,汇聚世界声音,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比如,上海原油期货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影响力逐步辐射至亚太地区。
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是我国有序推进金融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一个侧影。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告诉记者,国际金融服务机构和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客观上对于扩大我国期货市场成交规模、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定价效率、改善投资者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摩根大通期货成为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期货市场有序推动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便利全球客户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
经过30多年披荆斩棘,我国期货业发展成绩斐然。从期货交易、期货规则、期货监管、期货投资者保护、期货功能发挥、期货开放以及期货扶贫等多个维度,都反映出鲜明的中国特点,产生了显著影响。未来,中国期市将进一步有效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为国家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