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父母来电,因为生意经营需要小额贷款。聊天时提到当初买保险时,业务员说凭保险可以进行低息贷款业务。作者君觉得父母年龄大了,做生意本就存在风险,而且这笔钱金额不是很大,自己的积蓄基本可以填上他们的资金缺口,就没有同意他们申请贷款。
这几天作者君突然想起这件事,好奇这个低息究竟有多低?就在网上查了查,然后各种负面消息接踵而来。
众所周知,银行贷款不好贷。为了降低坏账率,对个人的资格审查非常严。大额贷款通常都需要有抵押物。但是网贷却常常是无抵押贷款,或者可以说是个人信用贷款。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如何保证自己的坏账率和收益呢?
看了一下平台上他们推出的几款贷款产品,基本上贷款年利率都不超过10%,都在8%左右。但是加上月费率,即平台服务费之后,通过计算借款期限和每月还款金额,作者君发现实际利息高达17%—22%。
举个例子:你从这家平台贷款10W,分3年还清,实际你每年都要还2W元上下的利息,3年下来还6W元左右,利息真的是相当高了。但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贷款呢?
通过浏览,这些贷款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因为是大平台,相信所谓的“大”,很多人借贷时不设防。只询问了贷款年利率,没有注意到服务费。冷静下来算账后,才发现实际要还的钱比自己预想中的多。倍感上当受骗。
二.做生意急用钱的人。这类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放款快,看着自己日渐紧张的资金链进行了借贷。一类人头脑清晰,了解规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需要承担什么。评论也比较客观理性。
三.借贷用来满足自己消费的人。小额但是还不上钱也不再准备还钱。个别人在评论中高呼高利贷违法,集合起来一起告公司。
但是大公司的法务部门会是一个摆设吗?明显不是。
在百度页面搜索“网贷服务费合法吗”。
不到1s律师告诉你:出借方将服务费等独立于利息之外,实质上是为了规避法律对贷款最高年利率的限制,是以收取服务费的名义变相收取高额利息。服务费等收费和利息合计不超过24%年利率的部分合法,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看到17%—22%,明白了吗?只要你签了合同或者协议,法律保护的不会是你,而是他们。
最后借用一位网友的话。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资本市场也没有白占的便宜。没有了解到最够的信息没有关系,签约之前,看着自己每月的还款金额仔细算一算。看自己是否真的急需用这笔钱,是否真的能承担起这么大的风险。
借贷有风险,签约需谨慎。信用社会,还是尽量不要让自己的个人征信留下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