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管研究员 吴霜,实习生李欣桐 综合整理
【监管与行业政策】
1. 中国银保监会湖南监管局办公室关于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落实金融纾困政策有关情况的通报
2022年以来,湖南银行业保险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决策部署,积极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认真执行《关于辖内银行业保险业落实金融纾困政策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扛起了金融助力湖南稳住经济大盘主体责任,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优化机制纾困信贷稳步扩容,金融服务力度加大。二、融资接续风险保障持续落地,金融服务厚度夯实。三、减费让利降本增效惠企利民,金融服务温度提升。四、创新产品强化宣介拓宽覆盖,金融服务广度延伸。
【机构动态】
1. 中邮消费金融上半年增收未增利,净利下降75.85%
8月22日,邮储银行(4.430, -0.01, -0.23%)(601658.SH)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综合来看,上半年邮储银行的收入和利润实现增长。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471.14亿元,同比增长14.88%;营业收入1734.61亿元,同比增长10.0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78.80亿元,同比增长 56.44%。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的财报中也披露了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邮消金”)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总体来看,截至期末,中邮消金的总资产为435.14亿元,净资产为51.35亿元。总资产较2021年末下降2.04%。公司录得总营收29.43亿元,同比增长18.48%,实现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下降75.85%,较2021年同期减少了6亿元。财报提到,上半年中邮消金的新发放贷款综合定价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获客成本下降23%。(蓝鲸财经)
2.华融消金“易主”后首份业绩出炉:宁银消金上半年净亏损3200万元
8月26日消息,宁波银行公布2022年半年报披露了子公司宁银消费金融(原华融消金)的情况,这也是宁波银行承接"华融消金"后首度披露其经营业绩。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宁银消金营业收入9900万元,营业亏损4800万元,净亏损3200万元。截至2022年6月末,宁银消费金融总资产72.45亿元,净资产11.09亿元。(新浪财经)
3.银行背景高管或扛起持牌消金下半场“风控大旗”
从2022年1月至今,变更高管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已超过10家。某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分析:“最近半年持牌消金高管的变化并不算突然,可能是积累到了今年,每一家的原因都不一样。整体而言,股东影响、内部管理优化、业务战略布局调整等或是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更换高管的主要原因。” (财经)
解读: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高管需要懂业务,但实际工作中,一些高管需要兼顾很多事情,这就造成他们可能对业务管理相对较少。不过,“正常轮替”也是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高管变更的原因之一,部分机构高管任期为5年。银行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股东,话语权较强,若股东发生改变,也会影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高管的任职情况。
4. 头部探索18%以内客群!央行“降息”带动消金资金成本创新低
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屡创新低,ABS融资成本甚至跌破“3”字头。业内人士表示,此次LPR“双降息”将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促进信贷有效需求回升发挥积极作用。短期来看,1年期LPR定价下调将会对同业拆借方向融资形成利好;长期来看,未来消费金融对客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降价是最好的拿资产的方法。”来自某腰部助贷机构的从业者认为,消费金融“价格战”一触即发,头部消金公司甚至已经在探索18%以内的客群。(零壹财经)
5. 江阴银行独董再次表态消费金融:“积极争取”
2022年半年报显示,江阴银行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36亿元,同比增长25.96%,归母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增长22.10%。“目前,异地机构营业利润贡献达到40%以上,其中贡献较大的为苏州、无锡、常州三家分行。”江阴银行董事长孙伟说。针对降息影响,江阴银行表示贷款收益率有小幅下行的压力,将强化对公存款拓展。对于消费金融,则称将“积极争取”(财联社)
6.盈利收窄、获客难,中概股互金公司进入瓶颈期
目前公布二季报的公司中贷款规模以增为主,营收增长的公司也过半,但净利润普遍下降。可以看出,对于以助贷业务为主的中概股上市借贷机构来说,规模增长已不是难事,但是如何将规模转化为营收,再进一步转化为净利润成为了行业如今必须面对的考题。二季度的经济形势在贷款不良率方面有所体现。二季度,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不良率整体大幅上升,360数科和乐信的不良率超2%,分别达到了2.62%和2.63%,其中360数科的不良率上涨了1.43个百分点。部分原因是两家机构的贷款规模较大,360数科的贷款规模为1504.9亿元,目前最多;乐信的规模紧随其后,为866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7. 互联网贷款整改关键点:个人信息“断直连”进展几何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14号)(以下简称“14号文”)发布近一月,其影响正在助贷市场进一步发酵。此次14号文的主要变动之一,是将整改过渡期限调整到与《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期限一致(即2023年6月30日)。这种变动的原因在于,在打破商业银行“核心风控环节过度依赖合作机构”的整改目标中,个人信息的获取与使用这一环节正是关键。因此,在这一问题合规解决前,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的很多要求事项难以完整落地。
目前,银行、数据源以及持牌征信机构在实践中主要摸索出两类个人信息“断直连”模式,其性质可以理解为整改期间的一种探索过渡模式。“征信‘断直连’体量大、所涉环节纷繁,是合规整改痛点。特别是数据接入征信机构的具体操作模式、征信信息界定仍有不清晰之处,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位银行高管在近期一场闭门会上呼吁。(中国经营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