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知识 > 正文

(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但这个城市的人最长寿,值得学习!

健康时报


截至10月20日,2022年以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17个公布了2021年各省人均预期寿命。其中有两个关键的数据信息!


【一】

上海预期寿命最高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8.2岁。统计发现,截至10月19日,全国31个省份中就有14个超过78.2岁。其中,上海以84.11岁居于首位。其次是深圳、杭州、广州,分别为83.73岁、83.63岁、83.18岁。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张正荣2021年就曾刊文介绍,长寿并非单一因素的结果,之所以上海人的人均寿命高,不仅仅和当地的经济条件发达有关,他们的一些生活方式值得学习。


1、饮食丰富


上海人的饮食非常精细,他们的餐桌上大多能够看到非常多的食材。其中不仅要有蛋白质、碳水、脂肪,还会刻意准备素菜,来补充膳食纤维。对中老年人来说,膳食纤维能够帮助人体代谢食物,促进消化,还能因此改善肠道环境。


2、食材新鲜


稍微有点年纪的上海人在饮食观念方面非常在意节俭和新鲜。买菜时就是吃多少买多少,每种菜式都会买一点,不会过分偏食,避免吃隔夜菜。要知道隔夜菜中营养流失比较多,经常吃还可能因为亚硝酸盐等伤身。


3、时令养生


很多上海人注重时令养生。每到春天吃草头圈子、腌笃鲜,一年四季都吃活鱼,选料新鲜,讲究时令养生。上海菜四季有别,煸、炒、煨、炖等比较常见,汤浓汁厚,味道比较好。这样的饮食习惯,也能避免增加老人消化上的负担。


4、饭菜量少


很多上海人每次吃饭的量也是比较少的。饭菜分量少,胃口小,每餐只吃七八分饱或许是很多上海长寿老人的饮食共性。


5、作息规律


在上海一些百岁老人中,不少人都表示自己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晚上早早就睡觉了,早晨准时醒来,中午也会适当午睡一会儿,生活规律也对健康有益。


6、坚持体检


和很多地区的老人相比,上海人的健康意识是非常强的。不少人坚持每年体检2次,其中除了全身体检等一些基础项目外,还会根据自己的年龄、疾病史等详细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也会积极寻求治疗。


7、积极乐观


不少长寿老人的家属表示,老人很少生气,性格开朗、乐观。常有人来探望老人,每次也都能热情招待人们,对待生活仍然是非常积极的态度。


8、爱好很多


上海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大多非常精彩,能够看到不少老人发展自己的爱好,健身、跳舞、写字、摄影、唱歌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能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精气神,缓解退休后孤独的情绪。开心起来了,身体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9、遵照医嘱


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会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在疾病出现后,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并且配合科学的保养,对患者的生存期、生存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在疾病康复期间,很多上海老人能够听从医生的建议,主动调整生活习惯,这也是有助于健康长寿的一个方式。


10、医疗条件好


对存在疾病的患者来说,在同样的发病率的情况下,生活在医疗条件相对好的地方,对健康也有较大的帮助。这或许也是上海人能长寿的原因之一。


【二】

男女人均预期寿命差距

逐渐拉大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女性预期寿命增速高于男性,这也导致近年来我国女性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差距逐渐被拉大。


2015年女性人均预期寿命较2010年增长2.66%,而男性仅增长1.74%。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这四个年份,女性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的差值分别为3.7岁、4.42岁、4.99岁、5.79岁。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心身医学门诊主任彭国球2018年在健康时报介绍了女性长寿的几个原因。


1、女性基因有先天优势


首先,从生物学基因方面,女性的生理结构天生比男性更有长寿优势。研究人员发现,X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对DNA修复有重要作用,而有两条X染色体的女性延缓老化的能力相对就“多了一层保障”。


2、女性雌激素有保护作用


女性的雌激素保护作用也是长寿的一个优势。彭国球介绍,雌激素有利于调节血脂代谢,使得绝经前女性的高血脂发病比男性少,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较低。


3、女性更能耐受应激反应


同时先天赋予的女性生理结构,也让女性对应激反应的耐受性更大一些。比如在一些灾害和意外事故中,女性幸存的几率比较高。女性每月月经出血量多时可达80多毫升,在一些短期大量出血事故中,女性对应激反应的耐受性要比男性大一些,生存的几率也就相对较大。


4、女性的生活方式更健康


生活方式上,男性更容易有抽烟、喝酒、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这些都是引发各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吃饭一般细嚼慢咽,在外应酬的机会比男性相对要少。


5、女性更善于释放情绪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除了生活习惯,女性在情绪释放方面也有优势。哭泣能让女性及时宣泄,很好地减压。


6、女性社会参与度更高


社会融入度低,不利于心理健康。相比而言,老年女性更愿意融入到社区中,更愿意和周围人玩在一块儿,也就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


7、女性更重视疾病信号


在对待疾病的态度上,男性更容易大大咧咧,从而忽略一些疾病的信号,导致一发现就是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期。即使在生病期间,男性的依从性、与医生的协作关系,与女性相比也较差。


彭国球医生建议,男性的生活方式可以多学学女性: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少在外应酬,多回家吃饭,避免糖分、盐分、油脂过多摄入。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要勇敢地断舍离。多吃新鲜蔬果,适当吃些全谷物食物,每周慢跑一小时,重视每天生活中的小细节、小习惯。


2、调控情绪


男性在面对消极的事情和情绪时,不妨放下“男儿有泪不轻弹”的骄傲,适当表现柔弱的一面,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3、定期体检


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有不适,及时去医院就诊排查。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防患于未然,一旦有问题,及早诊断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期



其他人还搜:
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
媒体: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
nba
rng
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7
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4
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l
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v
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z
全国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口

0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