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数字TMT讯 近日,曾经总资产跨过千亿门槛、一时风光无两的捷信消费金融陷入了“非法裁员门”,曾经无限接近IPO的明星公司开始陨落。

“非法裁员门”事件牵出了目前捷信消费金融经营不善的窘境,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陈*安、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民事一审民事判决书》【(2021)粤2071民初31138号】显示,捷信消费金融表示,捷信公司于2021年4月14日向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情况报告表”,该报告表载明企业用工建立劳动关系2990人,此次拟裁减272人;拟裁减人员时间为2021年4月19日;裁减人员原因为“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自2020年初受疫情、不利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战略转型阵痛等多方因素影响,公司业务自2019年的最高点开始持续快速下落,目前尚未看到止跌的趋势。2020年几乎处于亏损的边缘”。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判决表示,经营方针的调整,属于用人单位的一般性管理行为,属于企业的内部调整,难以定性为“签订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基于上述理由,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认定捷信消费金融违法解雇陈*安,应依法向陈*安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2010年11月10日成立。作为一家合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于2010年底正式在中国开业,其股东为捷信集团。
2019年末,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突破千亿大关,走上荣光时刻,同年7月15日,捷信集团曾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寻求资本证券化。
但在2020年,疫情持续影响消费、监管进一步趋严,消费金融行业的增速出现了断崖式下滑。捷信消费金融的数据也并不好看。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费金融的总资产为652.07亿元,较2019年末的1045.36亿元同比下降37.62%;总负债为537.61亿元,较2019年末的932.27亿元同比下降42.33%。20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88.1%;营业收入112.32亿元,同比下降35.2%,2021年上半年,捷信消金总资产为377.5亿元,较上年末下滑42.11%。
捷信消费金融的销售渠道主要铺设于线下的零售门店,在消费场景直接授予客户小额贷款,截至2019年末,捷信线下销售网点达 27.28 万个,业务范围涵盖29省311城,这也曾被看作是捷信消费金融的护城河。但线下门店的高昂管理费用已经成为制约着捷信消费金融生存下来重要因素。
2020年度,捷信消费金融管理费用与客户咨询及服务费支持共计 47.31亿元,占营收比重42.12%,远超同行业公司,捷信消费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裁员已走在转型之前,2018年起,捷信消费金融已经开始了裁员近两年后的2020年初,捷信消费金融正式宣布进行数字化转型。
责编:张妍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