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的待遇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但是有兼顾公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
为了退休后有一份稳定的养老金待遇,很多人选择缴纳社会养老保险。截至2019年末,我国共有参保职工31177万人,离退休人员12310万人。为什么人们愿意参加养老保险呢?
第一,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待遇是有国家法定保障,安全稳定。第二,这部分养老金待遇水平很高,2019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是49228亿元,人均养老金待遇3332元左右。第三,退休养老金会年年增加,无需担心贬值的问题。
可是养老金如何计算呢?我们简单说一下。2000年以后参加养老保险,退休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这两种待遇的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
(一)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这里边牵扯到非常复杂的概念,缴费工资指数等于缴费当年的本人缴费基数÷缴费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
通过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如果我们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基础养老金领取的是0.8%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如果是120%基数,基础养老金领取1.1%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
由于缴费比例相同,120%缴费基数是60%缴费基数的两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钱数也是两倍。但是,养老金差距要明显小得多。这就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收入低的人群受益多。
除此以外,养老保险最重要的作用是保值、增值作用。由于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购买力就能够得到保持。由于社会平均工资在不断地增长,远远高于我们理财收益率,因此购买养老保险始终是划算的。
现在300%基数缴费可能每月需要四五千元,而几十年后300%的基数缴费可能一月需要几万元,但是退休后都是领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因此也并不是说高基数缴费不划算,毕竟养老金始终是高的。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低,贯彻的就是严格按缴费基数的比例了。
记入个人账户的金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的。300%基数是60%的5倍不会变化。这部分钱相当于个人给自己积攒的养老金,万一没有领取完,可以由继承人继承,所以不会亏本。
个人账户余额记账利率近年来一直在6%~8%以上也是相当不错的,每年不同计算起来较为麻烦。不过也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计发月数是根据退休年龄确定。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大家晚退休,晚退多得。
这只是退休时养老金的计算公式。退休以后养老金还会根据国家统一调整通知,进行养老金调整。养老金调整的时候,一般是按照定额调整、缴费年限挂钩调整、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以及倾斜调整方式进行。养老金高的人群调整比例低一些,养老金第一的人群调整比例高一些,也能够有效缩小养老金的比例差距。
万一参保人去世,除了个人账户余额以外,还可以领取丧葬费、抚恤金等待遇。这些退休待遇各省市并不相同,有的是所有退休人员都一样,有的是跟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金挂钩。
这就是我们的退休待遇计算,虽然非常复杂,但是有利于社会公平,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大家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也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