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环比与同比的区别的意思」「财报系列9」环比数据与TTM的含义

「财报环比与同比的区别的意思」「财报系列9」环比数据与TTM的含义

这是一篇文章的前言部分.........

会员价:¥ 0.00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知识 > 「财报环比与同比的区别的意思」「财报系列9」环比数据与TTM的含义
详情介绍

年报财务数据的对比项目中,投资者能够清晰看到的,只有同比数据,也就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的数据(见图1),但很可惜的是,环比数据(第四季度数据,以及四季度与三季度的数据之比)却没有列示。

不仅年报如此,上市公司半年报、季报都存在同样问题——即不提供环比数据,只提供同比数据。

事实上,环节数据在评估上市公司发展趋势,判断拐点方面,敏感性与及时性,都要超过同比数据。因此,投资者需要自己动手计算环比数据。

「财报环比与同比的区别的意思」「财报系列9」环比数据与TTM的含义  第1张 图1

60日均线与5日均线

同比与环比都是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其差别在于基期选择的不同。而基期选择不同,会使比较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同你学钢琴,遇到复杂的曲子,可能觉得举步维艰,无甚进展。这时候,若听听一年前自己弹琴的录音,肯定会惊讶于自己的进步。这种比较就是同比,同比的特点在于,由于间隔较长,会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与估计。

但如果你听一周前录音,可能觉得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在某些指法上还退步了。这种比较就是环比,环比的特点在于,由于间隔短,对事物发展的微小变化会很敏感,容易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事物总有两面性,同比、环节各自的优点,也决定了各自的局限。同比准确性相对高,但时效性却差,特别在趋势反转时,反应太慢。具体到上市公司,则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同比看,公司发展势头不错,但从环比看,却发现增长势头已经放慢,甚至是零增长或者下降。

环节的问题在于,由于间隔短,一些短期的波动,暂时的小变化,会影响对大趋势的把握。具体到上市公司,可能有这样的现象:从环比看,虽然增长势头有下降趋势,但却是新产品市场开拓期,遇到的正常困难,甚至只是由于财务结算周期的原因,形成正常波动。

事实上,同比与环比,与股票价格均线中,60日均线与5日均线的异同很相似(也就是长期均线与短期均线的异同)。各种均线的着眼点不同,各有用处,也各有局限,比较好的方法是组合使用。

季节性因素

有投资者会想,既然如此,为方便起见,上市公司报表中,为什么不提供环比数据呢?

这可能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减少财务数据篇幅,使年报更加简洁。毕竟,单季度数据,以及环比数据,投资者可以自己演算(在定期报告中,可以看到第一季度数据、第三季度数据,但是在半年报中,看不到第二季度数据,年报中,看不到第四季度数据,而各季度之间的环比数据也缺失,这些都需要投资者自己计算)。

二是考虑公司经营的具体特点,环比数据的说服力与局限性较大。因为,国内公司的财务核算,是以自然年度为一个完整会计年报,很多公司的日常经营并不都是线性特征,生产安排、财务结算周期、回款时间,都有其季节性。更何况,一些公司的产品本身,由于客观条件的原因,其销售与结算也存在必然的季节性与区间性。如空调的销售、烟花爆竹的销售等等(见图2)。

这种情况下,同比信息的客观性与有效性更强,而环比则缺乏合理性。

「财报环比与同比的区别的意思」「财报系列9」环比数据与TTM的含义  第2张 图2

连续两个季度

虽然环比存在一定局限性,而的确不能掩盖其敏感性优势。

比如说,对那些生产经营季节性不明显的上市公司,如果环比出现大幅下滑或增长,就需要引起投资者注意。

当然,大多数公司的发展都不是呈现完全线性的趋势,由于项目、销售结算期等原因,小波动总是难免。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环比的局限性,我们引入这样一个概念:从连续两个季度的环节数据看问题。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则可初步判定其经营出现了颓势。

这种判断有其内在合理性。因为,极少有公司会由于季节性等客观原因,连续两个季度出现难以避免的下滑(空调等极少数企业会在三季度与四季度出现销售自然下滑,见图2)。毕竟,两个季度已经长达半年时间,这个时间跨度,在很大程度上,足以滤平短期波动所造成的,对长期趋势判断形成的干扰。

我们以2007年第二、第三季度为例,在这两个季度中,业绩连续呈现环比下降的公司只有58家,而第三季度业绩环比下降的公司,却多达488家。考察这58家公司,绝大多数都是经营出现颓势,而并非客观性原因。

事实上,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是否进入衰退期的公认判断标准,就是连续两个季度GDP出现环比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考察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表现的有效性。

同理,当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季度业绩出现环比上升,则说明其很有可能走出了衰退期,或者处于加速上扬期。

最近12个月

环比是对上市公司单季度财务数据的充分利用,而另一个利用单季度财务数据的方法就是:最近12个月。

大家在看券商的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时,有时在财务指标旁会看到这样一个注释:TTM。 TTM (Trailing Twelve Months的缩写)的含义就是最近12个月。

为什么要引入这样一个概念呢?刚才我们讲过,同比数据的时效性太慢,而季度环比数据的"噪音"又过大,虽然引入了连续两个季度的概念,但时效性上,还是不能完全令人满意。而TTM的出现,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弥补这个缺憾。

TTM数据是一个滚动概念,每个季度都会不同。虽然它的起始点会发生变化,但却始终包括有四个不同的季度(1、2、3、42、3、4、13、4、1、24、1、2、3),虽然这四个季度有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的自然年度,但仍然弥补了上市公司季节性的客观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这样一来,相隔两个季度之间的TTM数据比较时,其采样中,总会出现3个季度的重合,1个季度不同。正是由于加入了3个重合的季度,则使这种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过滤掉小波动,进而更加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

以图3为例,如果单看A上市公司09年第一季度的同比数据,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66.7%,这个数据很可能夸大了上市公司的增长趋势,毕竟09年一季度的环比增长率为零,除非存在如季节性等客观因素,环比增长率为零,至少说明该上市公司的增长趋势已经放缓。但09年一季度环比增长率为零就反映了上市公司经营的真实表现吗?应该说,也不客观。毕竟,纵观5个季度的表现,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上了一个台阶,虽然一季度环比增长率不理想,但很可能处于"平台整理期",尚不能就此得出经营出现颓势的结论。相比较而言,主营业务收入TTM的环比为12%,很可能更加客观。

「财报环比与同比的区别的意思」「财报系列9」环比数据与TTM的含义  第3张 图3

TTM数据的第二个好处,是中外公司之间进行比较。在我国,按照规定,所有企业都以自然年度作为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也是如此)。但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就不同,那里的企业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年度(见图4)。

一般而言,这些上市公司会将会计年度的起始点,定在经营活动相对平淡的时候,因为此时各项会计数据的变化较小,也便于会计师进行审计。

由于会计年度不同,在各个上市公司之间进行年度数据比较就缺少更加有效的可比性。因此,引入TTM数据,就使各上市公司之间的数据比较更加便利。如果投资者习惯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行业上市公司间进行比较,最好使用TTM数据。

「财报环比与同比的区别的意思」「财报系列9」环比数据与TTM的含义  第4张 图4 注:华建控股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事实上,在海外证券市场中,TTM数据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年度数据。如路透社的财经网页中,列示的上市公司数据,就非常强调TTM概念(见图5)。

「财报环比与同比的区别的意思」「财报系列9」环比数据与TTM的含义  第5张 图5

注意可比性

值得提醒的是,无论同比抑或环比,都要考虑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不是发生过根本性变化。如果存在这种变化,那么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就大大降低了。

比如说,如果上市公司增加了新股,或者进行了大规模并购,又或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都会使不同期间数据的可比性大大降低。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比较时,务必首先确认上述问题。

说明:

TTM(Trailing Twelve Months),是股票投资的一个专业术语。市盈率TTM又称为滚动市盈率,一般是指市盈率在一定的考察期内(一般是12个月),计算方法是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每股盈利的计算方法,是该企业在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除以总发行已售出股数。

TTM 数据是一个滚动概念,每个季度都会不同。虽然它的起始点会发生变化,但却始终包括有四个不同的季度(1、2、3、4; 2、3、4、1; 3、4、1、2; 4、1、2、3),虽然这四个季度有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的自然年度,但仍然弥补了上市公司季节性的客观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这样一来,相隔两个季度之间的TTM 数据比较时,其采样中总会出现3 个季度的重合,1 个季度不同。正是由于加入了3 个重合的季度,则使这种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过滤掉小波动,进而更加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

“市盈率TTM”:市盈率TTM是市盈率的一种计算方法,投资者在运用时需注意与市盈率LYR的区别,另外,由于市盈率TTM是一个滚动数据,而且根据季度变化计算,更加客观的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为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0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