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体》电视剧热播、小说热度不减;《流浪地球2》口碑票房双收,周边文创产品炙手可热;世界科幻大会落户成都,即将拉开帷幕......
科幻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称2023年为“中国科幻年”。

科幻把时间、空间、智慧、能力、善恶推向极致,让人们在新的维度中去认识世界。对于生长在急速变迁的时代的孩子与家长来说,了解科幻、理解科幻似乎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科幻文学作者姜振宇认为科幻是人类意义系统重构的重要工具。他说“科幻是一颗星星,更好的科幻,是在谈论星星的时候,让我们低头向下看——脚下的这片大地,它也是颗星星。”

我们和他聊了聊,关于儿童科幻与奇幻故事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家长乐意为孩子提供科普读物,但书架上却鲜有科幻作品的身影?科幻作品有哪些不可替代的意义?孩子们能从能从科幻阅读中获得什么?或许能带给你全新的思考。


不太关注科幻的人会觉得科幻是不真实的东西,我们该如何区分科幻与奇幻呢

当我们讲什么是真实的时候,现实主义文学觉得自己是非常真实的东西。但实际上,再怎么现实,也是建立在通过文字对现实进行虚构或者加工之上。
而科幻与所谓现实主义文学的差别,正是在于它预先承认自己是虚构。而它后续虚构的过程,与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相关。比如科幻中对宇宙的想象,是建立在现代的科学世界观念之上的。因此科幻实际上是近现代科技发展之后,建立在全新世界观之上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文学类型。

同时,它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之上,这个观念不仅仅是一个世界观,还包括逻辑推理,包括科学解放的人类潜力等。。比如,我们VR文学场景的重现,AI来写诗这个事情,放在10年前,你跟别人讲,你要搞个这样的东西,这是个正经事吗?再例如,过去的我们认为人类的东西是不能被挑战的,但阿法狗破解围棋已经五六年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可以接受这些东西,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世界观。

说到AI写诗,最近,人们对AI机器人投射了空前的关注。因为ChatGPT的横空出世挑战的,不再是那部分“顶尖选手”,而是开始挑战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今天我们不觉得 PPT是一个非常高科技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认为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在大家普遍使用 PPT之前,幻灯机才是中小学课堂、工作会议中更常使用的工具。
我觉得以这个ChatGPT为代表的一系列的AI正在走向这么一种状态——它没有看上去那么大的挑战性,而是表现出了某种更广泛的先进科技的应用场景。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更大的,但这种影响是在广度和深度的层面,而不是在技术的革命性或者根本性的层面。它不是挑战人类,冲击人类定义的那些东西,而是一件关于“应用”的事——一种更好的进行表达的手段,普通人进行表达的手段。

我们在讲幻想的时候,究竟在讲什么东西?


如果你现在口袋里有100元,我会问你:“谁告诉你这一张红色的纸是100元的,是什么东西让它从一张红色的纸变成100元?”这个过程就是科幻的过程,是一个幻想的过程。
我们在中学时学过,钱是一般等价物。一般情况下,当你看见100元,你看到的只是钱,而不是一张红色的纸。但如今我们用手机支付,扫码付钱时你并没看见红色的纸,但你仍然觉得100块钱就在这个地方。
在现实里,很多的东西都被具象化了,但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微信还是支付宝?打开过后,你扫我还是我扫你?再有没有WiFi?这一系列过程,都跟钱没关系,付钱这个事情是在现场的事情。

现在的小朋友已经很少使用现金了。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手机支付的,不到10年。一定是4G网络传播开来以后,才有这么快的计算力来完成这个事情。才10年时间,我门对钱这个形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科幻的思维。
现在是一个“科幻的时代”,科学迫使我们去想什么东西是现实和虚构的问题,不是真和假的问题,虚构不一定是虚假。科幻则预先承认了什么是假的、幻想的,反过来也迫使我们去看现实里的虚构成分。


现在小朋友的科普读物非常多,我们小时候看到星星更多想到一些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之类的,但现在小朋友会去认这是什么星,那是什么星座。科普和科幻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打个比方,我们给孩子们科普紫外线,科普红外光时,需不需要给他们科普红外线的波长是多少,紫外线的波长是多少?当然也可以科普,甚至可以给到他们非常具体且准确的数字。但是这些非常具体细节的知识要发挥作用,或者产生意义,就像郑文光老先生说的那样,不能只给他们一个水滴,而要给他们整个海洋。
针对儿童科普来说,第一要让科学产生意义——科学开始产生意义,开始有形象的时候,就已经和科幻挨得很近了。
在高中的时候,数学里面有个非常”讨厌“的东西,叫作圆锥曲线,比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些。圆锥曲线是2000多年前的知识,我们学的是2000年以前的知识。这个知识产生了以后,又过了1000年,到伽利略那个时代,那个时候离启蒙年代已经很近了,他们才发现这个东西是有用的。

但在当时学习过程中没有人告诉你双曲线是什么——双曲线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太阳处在地球轨道一个交点上面,地球轨道是个椭圆形......这些就是形象,是从知识里获得的审美。
这些东西存在科普当中,也存在科幻当中。比起“科学普及”,我更希望讲“科学传播”——科学传播讲什么,不仅是科学知识,还有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审美,科学逻辑。这些东西,恰好也是科幻想要讲的东西。
科学幻想,讲到幻想的时候,一定是跟知识有点关系,但又不是知识的东西。

不管是关于深海,还是星空,科普更多的是让我们对有一些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比如,对黑洞你有一个印象,如果人进去会怎么样。这个知识之外的其他东西,在科幻作品里会表现得更多?

判断科幻还是科普,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五十年代老作家,郑文光有个说法:作者激不激动。作者会不会因为这个科学知识本身感到激动。当你感到激动的时候,激动总不是科学知识吧。它又是科学知识产生的人的东西,跟想象有关。科幻有更多的场景在里头。


家长会纠结,先给孩子读科普还是科幻,读了科普之后怎么去读科幻?

科普和科幻没办法完全分开,也没必要分开。
好的科普、好的科幻在个人体验方面是很相似的。海底有多深,你除了知道深海的一些数据之外,还要知道平面上走10公里是什么概念,深海往上走10公里,往下10公里是什么概念。比如从我们这里走10公里还没到春熙路,大概走一下午也到了,但是你从深海往上走10公里要花多少年,往下10公里,又会花多久时间?

我觉得它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式的打开,这种科学知识、科学信息是可以被体验的。

好的科普也是讲这个,但是它一般很难有场景。
比如有个数学科普书,叫《从1到无穷大》。这本书一上来就讲什么呢——数数。一个原始人完全没学过数学,他数数只能数到3。他怎么比较今天捡的一堆贝壳,一堆果子哪个多哪个少呢?就是靠摆,这边一个,那边一个。当我们不知道多少的时候,就这么来比较。再例如,正整数和偶数谁最多?这是在讲无穷大的问题。12345687……和246810……是一样多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会先被拿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数学知识,但它给了你这样一个场景,来做这样的比较。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科普。无穷大的概念即便是给中学生讲,也是很困难的,更何况要让一个从小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小朋友来接受正整数和偶数是一样多的。但我们可通过这样的科普小故事,让他们明白过来。
科幻小说是小说,文学要场景要有人物,要有形象。从我们做研究的角度来讲,它们唯一的区别就在这——科普可以没有场景,可以没有形象,科幻要有形象,要有故事,情节。


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建议: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八、九岁就可以开始。所以,八、九岁是接触科幻作品的最佳年龄吗?

我自己接触科普早,《脑筋急转弯》《十万个为什么》中都有很多科普知识。但真正接触科幻是小学三四年级,差不多八、九岁这个阶段。
但科幻作家他说的这个好,不是对现在的年龄阶段好,是对他以后好。当你接受科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时候,它就会伴随你整个成长过程,你始终会比别人多一点点东西。

科幻思维,能讲得具体一点吗?

第一,事物是会发展变化的。科幻小说一定会写变换,一定会写各种不一样的东西。世界并不是只有一面的,这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
第二,科学理性是靠得住的。人靠不住,价格体系靠不住,学校城市靠不住,但是科学是靠得住的。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状态,变化里有一些不变的东西。
第三,想象力。不要被当下这些东西所限制住,我们完全可以去追求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去追求创新,追求想象力。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科幻小说有一拨高潮。在此之前,科幻是科普的一个组成部分,归科普管,归儿童文学管。后来有一批作家说,我们不归他们管,我们要作为文学存在。当时有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的指导书,那科幻有什么用?
当时的科幻作家有个辩护:“我可以为未来做好准备。”这是非常强有力的一个辩护,而且不可替代。你学的不是过去的经验,而是过去人对未来的想象。
有部叫做《小灵通漫游未来》的科幻小说,是60年代的作品,70年代末才发表。它里面有百来种未来的设想,如今基本上完全是现实了。我小时候读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洗澡的地方,四面八方可以喷出水来,当时读到觉得好厉害啊。其实不就是雨淋嘛!

科幻作品对小朋友来说,是否有其他任何作品不能替代的意义?

科学可以成为看待世界的一个方式,一种立足点,这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
很多人站在科学视角看世界,就是一种功利主义、技术主义那种很冷冰冰的状态。但科幻告诉你科技本身是有温度、有场景、有审美的。

所以,好的科幻文学作品一定是有人的温度和审美?

这是一类吧。也有那种完全冷冰冰的状态,就像之前提到的《冷酷的方程式》(《给孩子的科幻》一书里的一个短篇),人在方程式面前就是没有用,里边也有感情的东西,但所有的感情抵不过方程式。在其他文学作品里见不到这么残酷的东西,你见到的恶都是人的恶。
但这个是宇宙本身不在乎你,人才有道德,方程式没有。而且方程式就存在那个地方,就在你生活边上,挨你很近,就在你生活的表象之下。就像我讲的100块钱的例子,它就在你生活的表象之下。


科幻作品中,不管是情节故事的美,还是语言的美,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欣赏?

小朋友,尤其是8、9岁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第一反映是形象。你先用漂亮的形象抓住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再去读后面的故事。
另外则是冒险故事,像凡尔纳早期也是创作一些冒险故事,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里旅行。家长从科技或科幻冒险入手,小朋友更好接受,先骗进去再说嘛!

入门之后呢,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科幻好在它有将近200年的发展过程,有大量的好作品。
无论是读书还是看电影,都可以看到好东西长什么样,这对很多小朋友来说是很难得的。通过一些渠道去接触更多的东西,明白好的故事,好的作品,好的形象长什么样?就这一点来说,科幻作品至少量够多,并且它一直在幻想科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它有很丰富的素材库。


科幻很大的一个特征,是否就在于改变人看世界的方式,或者让你获得另外一种空间感,突破日常。

对,在日常生活之外,找到一个立足点。
刘慈欣有部小说叫《乡村教师》,我们讲到老师的时候有一个形象——蜡烛,尤其是一个得了癌症的乡村教师,一定是把他比成蜡烛。
小说前半部分也把老师比作蜡烛,后来老师死了,蜡烛就灭了。从这里开始,小说给出了一个外星人的视角——你们地球人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文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们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实在是太慢了。

正常人口头的信息量,一秒钟1-10个比特。我们手机下载速度如果只有个几百k你会觉得很慢,但1k是1000个比特。
在口头交流这么慢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传承文明呢?他说,因为有一些人的工作,就是在两个世代之间传承知识和文明,这个职业叫做老师。
和蜡烛比起来,这就是老师的新的形象——这完全是接纳不同的立足点。它有一个人类的视角,人类是一个非常有限的物种,但人类有了老师这么一个职业,审美形象一下就出来了。这就是立足点的变化,老师还是那个老师,教书的实质是什么?科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还原教书这件事。
这就是科幻文学的魅力,你进来看到好东西,就出不去了。

姜老师在采访的最后,也为喜欢科幻,想要了解科幻的家长、孩子们推荐了书籍以及城市游玩地。
推荐给孩子的书:
儿童绘本推荐《未来机械世界·海洋》《未来机械世界·昆虫》两本。

当孩子长大一些,能够接受一篇全文字读物时,可以读吴岩老师的小长篇《中国轨道号》,还有吴岩老师的《科幻应该这样读》,是面向公众的演讲稿,阅读起来不太难。
此外,刚接触科学的人则可以选择《科学家带你读科幻》,这是一套丛书,用一些经典的故事给你讲科学、科普、科幻。小学高段阶段的孩子们则可以选择《给孩子们的科幻》。
推荐给家长的书:
刘莘的《宇宙的真理》,是一部解读三体的著作。作者是哲学系出身,一个前半辈子没接触过科幻的人,在读了三体后很激动,写下了这本书。前面三篇是解读三体,后边自己写了一个小说。
推荐给家庭的游玩地:
❖ 科技馆是一个特别好的地方,里面有可以玩,可以摸,可以交互的东西。
❖ 有机会的话,可以去上海天文馆看看。
文丨嘻 排版丨阿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