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知识 > 正文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豆瓣9.2分的《孤独摇滚》,社恐人的精神世界

最近,不少网友被一个可爱粉发少女的“颜艺”表情包刷屏。

哪个“社恐”没有过想拒绝别人却说不出口的沮丧呢?

哪个打工人没想过把自己搞到生病来逃避上班呢?

以上这些图片出自今年10月新番《孤独摇滚》,这位表情丰富的粉发少女就是本作主人公后藤一里,绰号为“小孤独”,也被大家亲切唤做“小波奇”。即便只有几张图片,也可以明显看出,波奇是一个内心戏十足的重度“社恐”——她恐惧社交、不善交际,却也渴望他人认同,有时会因为过度的妄想或对事物的期待,做出奇怪的发言或言行举止,在动漫中贡献了许多扎心又搞笑的桥段。

这部由日本芳文社旗下的四格漫画改编、CloverWorks负责改编制作的十月新番,以极佳的口碑和出圈态势受到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孤独摇滚》的B站评分9.9,豆瓣评分9.2,作品口碑打败了《电锯人》《间谍过家家2》《机动战士高达:水星的魔女》等多部备受关注的十月热门IP作品。

《孤独摇滚》凭什么被老二次元们奉为“十月神作”?又是如何戳中无数网友的内心世界,令人直呼“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十月最强“黑马”

《孤独摇滚》的故事主线其实非常简单:一个重度社恐高中生,如何通过参加摇滚乐队,在Livehouse演出的梦想与队友的支持下逐渐成长,不断打破自己,获得更多勇气。

播出之前,《孤独摇滚》没有得到很多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十月新番“神仙打架”——有早早预定“霸权”席位的大热IP作品《电锯人》,还有已经积累长期热度的《间谍过家家2》《机动战士高达:水星的魔女》;另一方面,日漫观众们对于“美少女+乐队”的组合已经见怪不怪,相比高概念强剧情类作品,萌系日常类题材虽有忠实受众,却也容易因为太过“白开水”而流于平庸。

然而, 随着《孤独摇滚》的播出,网友们渐渐“真香”起来。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网友们高喊着“《孤独摇滚》天下第一”“谁能拒绝小孤独”等口号抒发对《孤独摇滚》的喜爱。在萌系日常类型下,前有与《孤独摇滚》音乐元素高度相似的神作《轻音少女》,后也有与其人设性格较为贴近的《Comic Girls》。根本上看,“美少女+乐队”、性格内向害羞的主人公,都不是《孤独摇滚》获得广泛好评并得以出圈的关键因素。那么,《孤独摇滚》究竟凭什么以“黑马姿态”突出重围?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的观察和总结来看,《孤独摇滚》牢牢抓住了两层重要的观众情绪——共鸣和有趣,从而引发广泛传播。

首先是《孤独摇滚》对于社恐性格的深度挖掘,让许多二次元爱好者,乃至更大范围的观众都产生了强烈共鸣。

在作品中,波奇不喜欢主动社交,也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学校组织郊游,她只能和老师换菜吃;放学后马上回家,只有父母和优惠活动会给她发信息;一年四季都穿着运动衫,第一次上台甚至只想藏在纸箱里表演。

《孤独摇滚》对于社恐性格和人物内心戏的诸多刻画,让观众们感叹“这怕不是在演我”。借着这样一部作品,许多观众也在B站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社恐”经历。比如,上学时因为缺少朋友,总是躲在学校里的角落处独自吃午饭;想去理发店烫头发,在几家店门口纠结半个多小时,临近人家要打烊了才鼓起勇气走进去;跟人对话不敢看人脸,上公交被司机看一眼就慌得手机差点没拿稳,上班听到自己名字直接一个激灵……并非每个人都是社恐,但大多数人都有社恐的那一面。《孤独摇滚》激发了观众的表达欲,让他们的内心故事被更多人看见,同时收获不同程度的慰藉。

其次是《孤独摇滚》对动画形式表现力的充分发挥,制造了大量“颜艺梗”,让作品在妙趣横生的同时又极具传播力。

在《孤独摇滚》的制作过程中,作品“趣味性”的优先级非常高,甚至在部分场景中,制作方对“趣味性”的考虑会先于“可爱度”,这在美少女题材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情况。

《孤独摇滚》的作品监督斋藤圭一郎曾在采访中透露:早在观看原作时,他就惊奇于“原作者竟然毫不留情地让女主人公的脸部崩坏”,于是在改编时有意识地将原作表情所展现出来的趣味性尽可能再现。同时,为了描写搞笑的感觉和青春剧的心理表现,斋藤圭一郎发挥动画的独特优势,在与原作者沟通后追加了许多搞笑桥段。“比起单纯的完美美少女,我觉得稍微有点不可思议的表情崩坏的女孩子更可爱”。

正是《孤独摇滚》在现实构图与动画变形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让该作拥有了大量观众们自发传播的表情包,直接高效地拉来众多新观众“入坑”,打破了萌系日常动画原本的受众圈层。

治愈人心的“阴角”

2019年秋天,《孤独摇滚》原作者得知了作品即将动画化的消息,她一方面开心,一方面害怕观众接受不了波奇这样的“阴角”。在二次元领域里,所谓“阴角”多指现实生活单调、不擅长交际、性格偏忧郁低沉的人。而《孤独摇滚》的“社恐”主人公当属此列。

然而,现实恰恰相反。近期,波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宅文化圈人气最高的动漫女主之一。在欧美动画排行网站AniTrendz的新番最受欢迎女性角色Top 10中,《孤独摇滚》四位主人公中的三位进入榜单,主人公波奇排名第一。

“社恐”波奇为观众们带来别样的惊喜。有网友分析道:以前很少有以这类性格做主角的番剧,就算有也很难写。丧气和内向、社恐是不一样的,丧气的人可能会在作品中不讨喜,但是内向社恐的人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却往往得不到关注。《孤独摇滚》的出现,让他们对主角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瞬间点燃了这些隐藏在互联网世界里的“社恐人”的热情。

《孤独摇滚》将“阴角”刻画得如此讨喜,绝非偶然。相反,正是原作者在创作方向的精准把控,制作方与参演人员对作品基调与价值观达成的高度共识,方才合力促成这一结果。

原作者滨路晶在采访中表示,在画漫画之前,摇滚乐队成员给她的印象“还挺可怕的”,但在调查他们学生时代的轶事及形象时,发现很多人其实是很老实的人。在刻画波奇时,她注意不去塑造“对周围的人发泄不满”这样攻击性的消极,而是转变成“自己真是不行啊”这样向内的自卑式消极。

而在动画化开始时,滨路晶也与制作方沟通,希望不要出现“阳角和阴角,哪种更好”之类的话题,“我觉得这两种都挺好的,所以让他们注意不要出现贬低哪一方那样的事情”。制片人梅原翔太也强调了这一点,在制作开始前双方就作出了“不使用贬损的表达方式”“不针对阴角阳角这些角色属性的相关坏印象来说事”“不在作品中出现坏人反派”等价值观方面的约定。

以此共识为前提,《孤独摇滚》的创作环境,就如作品中波奇的乐队环境一般,实现了一个令人治愈的友好氛围。正如观众们的推测:这制作组里必定有几个阴角。事实上,无论是声优选角,还是音乐人合作,《孤独摇滚》都十分注重参与者与原作气质的契合度,力求动画效果更加真实可感、容易共情。

主人公波奇的声优演员也曾度过艰难的高中生时代,在读过原作后产生强烈的共鸣,认为这是一场“命运的相遇”。《孤独摇滚》的作曲之一也因为与波奇高度相似的经历,感慨“我的人生是被人拿摄像头监视着吗?”

令人意外的是,相比作品中的热情开朗的“阳角”,从原作者到制作组成员都更容易理解内向害羞的“阴角”波奇。为了更好地画出阳光型角色,他们反而花更多时间去请教身边外向的朋友。

有观众认为:《孤独摇滚》的漫画作者与动画制作组完美还原出了一种创作者孤独——找不到客观标准、内心戏多、害怕面对观众和批评等等。在现实的创作者群体之中,这种内向害羞、不善言辞的“阴角”并不是少数。《孤独摇滚》用一个讲述孤独的故事,聚集到一批愿意关注和刻画孤独的创作者,感动了更多在现实角落处默默孤独着的观众。

萌系日常“新高峰”

回看过往,萌系日常动画中名声最盛的当属《轻音少女》。这部作品也由芳文社旗下的四格漫画改编,讲述了女高中生加入轻音社团后的生活日常,聊天喝茶、学习排练,为观众带来了简单纯粹的美好。

十多年前《轻音少女》的爆火,曾开创了日本萌系日常番剧的先河。其高质量制作打破了这之前观众对于萌系日常题材毫无内涵的传统印象,为日本ACG产业带来巨大收益。动漫中的音乐作品长期霸榜,高校轻音社团被报名的学生挤爆,价格不菲的乐器也销量猛增。以学生为目标群体,作品中的物品诸如甜食、饮料、服装等等几乎都被商品化,创造出150亿日币的商机。《轻音少女》所引发的社会轰动,曾被《日本时报》以头版专题报道,并在Stage1st论坛上被总结为“强国源泉”之作。

某种程度上,《轻音少女》已经成为萌系日常番的代名词。因此,当元素极为相似的《孤独摇滚》问世时,也引发了网友们针对《孤独摇滚》与《轻音少女》的对比和探讨。一方面,部分网友将《孤独摇滚》视为《轻音少女》的“精神续作”;而另一方面,更多观众开始发出“《孤独摇滚》不必是下一个《轻音少女》”的呼声。

据《孤独摇滚》制片人梅原翔太介绍,在刚开始阅读漫画原作时,他就想到了同样是音乐主题的日常四格漫画《轻音少女》,他知道观众们无论如何都会把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所以对如何出新进行了审慎的思考。在这方面,他参考了身为《孤独摇滚》原作粉丝的作画总监督的意见。“让原作粉丝去判断这部作品有趣的地方在哪,再把这些有趣的地方有意识地活用在动画制作中。”梅原翔太说。

越来越多的观众感受到《孤独摇滚》作为萌系日常番的全新魅力。

区别于《轻音少女》中对高中女生们社团生活、青春记忆的淡淡笔触,《孤独摇滚》的搞笑日常背后,还隐藏着摇滚乐队的真实魅力与人物成长的可贵弧光。

虚构剧情的理想化与真实世界的映射形成了一种稳固的平衡。和芳文社旗下传统萌系作品的常规习惯不同,《孤独摇滚》有意提升了故事背景的真实感。作品中穿插了诸如LiveHouse的设定以及现代乐队情况一类的真实内容。比如,《孤独摇滚》的故事舞台设立在东京地下乐队的集散地“下北泽”,片中乐队四位主角的名字也都取自日本老牌知名乐队“亚细亚功夫世代”成员的姓氏等等。

波奇的“社恐”和想要被看到的渴望,乃至其他成员的个性与诉求,与乐队所需建立的亲密感则是作品重要的内在张力。原作者有意识地在《孤独摇滚》中描绘比较现实的人际关系——不能让乐队四人靠得太近。“每当角色间关系深入时,一定会在最后做出让周围冷场的行为,从而让缩短的距离又回到原点……进三步退两步的感觉。”滨路晶说。

从安全的角落走出来的过程一定是艰难的,从现实到理想之间的路途一定是波折的。这种内在张力的把控分寸需要精准拿捏,所以要“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张力太少,故事就变成了浅白卖萌的流俗之作;张力太过,作品就变得严肃和沉重,损伤了萌系日常类作品的温馨基调。

值得欣慰的是,《孤独摇滚》既为全世界的观众们贡献了诸如“社会好可怕,我不想工作”的搞笑表情包,也让乐队成员凉说出了那句“要是放弃了个性,就跟死去没有两样”,更在第五集中带来了《吉他与孤独与蓝色星球》的高燃现场,借结束乐队之口唱出了那个沉淀了孤独与渴望、正在音乐中竭尽全力呐喊的“波奇”。

参考资料:日媒及动画杂志针对《孤独摇滚》主创的访谈内容,由萌娘百科芳文组翻译。

本文源自刺猬公社



其他人还搜: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图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红头发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黄头发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喜多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虹夏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紫色头发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后藤一里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黑色头发
孤独摇滚人物介绍粉头发

0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