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是中国最小的邻国,因为它独特的历史与现实,这个国家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又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国度。其实不丹的主体民族也是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语言也是属于汉藏语系,在不丹历史上也曾经与中国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不丹在近代却归属了南亚地区。那么不丹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它的现状又如何呢?
不丹政权如何出现?
根据现代的普遍认识,不丹早期的居民就是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门巴族的祖先。但因为门巴族先民在早期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留下其早期历史的文字记载,因此关于不丹的早期历史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不过根据一些周边族群的历史记载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现代一些观点认为,门巴族先民在公元1到6世纪可能在不丹及其周边地区建立过一个名为门隅的政权,而因为生活在山地艰苦的环境之中,所以这个政权的战斗力也曾强盛一时,据说门隅的国王曾经带领门隅军队南下,一度征服过今天印度境内的阿萨姆、西孟加拉和比哈尔等地区。当然,正如我们前面据说,因为缺乏直接的文字记载,所以这些事迹是否真为史实也存在争议。
而在公元7世纪前后,我国青藏高原的割据政权吐蕃迅速崛起,很快也将其疆域扩展到了今天不丹所在区域。在吐蕃雄主松赞干布在位期间,曾下令在位于今天不丹中部的布姆唐地区和位于不丹西部的帕罗地区修建了两座佛教寺庙,佛教自此在不丹生根发芽。
而在公元842年吐蕃政权瓦解之后,不丹周边地区也和我国西藏一样进入了部落割据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不丹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些以佛教寺庙为核心的割据势力。但不久之后,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也开始进入青藏高原乃至不丹地区,很快不丹就被蒙古帝国纳入了其版图之中。
而在元朝建立之后,不丹归属元朝宣政院管辖。在此期间,不丹也和西藏其它地区一样,出现了不同佛教教派并存的局面,而这些佛教教派又各自受到不同元朝贵族的支持,因此竞争曾一度非常激烈。而到公元14世纪元朝衰落之后,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西藏地区取得了主导地位,此后一些其它佛教教派的僧侣曾纷纷逃亡到不丹,而在此期间,藏传佛教的噶举派,特别是一个名叫竹巴噶举的教派在不丹周边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这种背景下,在公元1594年前后,在我国西藏南部的江孜县热龙乡的甲氏家族出生了一个名为阿旺朗杰的婴儿。这个甲氏家族世代对竹巴噶举派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阿旺朗杰本来很有希望竹巴噶举派的教主。但在此期间,当地的世俗割据势力藏巴汗介入了噶举派教主的纠纷之中,后来还和阿旺朗杰发生了武装冲突,最终导致阿旺朗杰被迫在公元1616年离开了由他的家庭世代主持的热龙寺,南下迁居到了不丹。
而在抵达不丹之后,阿旺朗杰率领自己的部众先后多次击败了其它教派的人马,并在今天不丹境内一个名叫主克域(意为雷龙之国)的地区将一些对不丹有重要影响力的家族联合了起来,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之后,阿旺朗杰颁布了法典,并在不丹地区修建了大量成体系的坚固堡垒,使整个不丹地区得到了统一,而他也因此成为了整个不丹地区的宗教和世俗领袖,获得了夏仲(法王)的尊号,并因此在后来被不丹人视为不丹第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而在随后100多年时间里,阿旺朗杰的教派曾多次击败了西藏其它地区的军队,稳固了其在不丹的统治,也使不丹在这一时间逐渐成为了一个相对自立的区域,但不丹与西藏地方政府乃至中国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仍然得到了维持。而阿旺朗杰在公元1651年前后去世,而在他去世之后,他的追随者曾经长期宣称他在闭关,把他的去世作为最高机密保守了长达54年之久。
不丹与英印的关系
而这种做法似乎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不丹的稳定,也使不丹的实力在此期间得到了一定增长,以至于到公元18世纪初,位于今天印度西孟加拉的科奇比哈尔地区也成为了不丹的附庸,不丹政权还在当地派驻了军队。但不丹对科奇比哈尔地区进行的统治是间接统治,不丹统治者主要是通过册封当地王公实现对当地的统治。在公元1728年,科奇比哈尔的旧王公死去之后,不丹统治者在当地任命的继承人却受到了当地另外一股势力的反对,而在双方此后的争斗中,当时已经在南亚疯狂扩张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乘机入侵科奇比哈尔并将不丹军队击败,此后科奇比哈尔成为了东印度公司的领地,而这个事件也揭开了不丹和英国人长达200多年的纠结关系。
公元1772年到1773年,东印度公司军队首次入侵不丹。虽然不丹并没有在入侵中亡国,却也不得不在公元1774年与东印度公司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同意向其纳贡,并允许其在不丹境内开采木材。在随后几年间,英国又迫使不丹同意与其进行商业往来,并把不丹变成了向中国西藏渗透的跳板。不过在此期间,不丹并没有像印度多数地区一样沦为英国人的殖民地,而是继续保持了独立。
公元1841年,英国人入侵之前仍由不丹控制的杜阿尔斯(位于今天印度东北部)地区,并在第二年迫使不丹将当地租借给了东印度公司。此后,不丹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升温,英国一度在公元1850年代中期在杜阿尔斯地区集结重兵,准备对不丹动武。但在公元185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破产,最后是英国政府自己下场才收拾了残局,稳固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但这次变故使英国入侵不丹的计划告吹。
公元1864年,不丹发生内乱,其内部普纳卡省的总督与其中央政府之间发生内战,而英国则借此机会对不丹宣战并再次入侵不丹。此次战争在后来被称为杜阿尔战争。当时,不丹的军队基本上还是一支冷热兵器混合军队,其士兵主要装备的是火绳枪和大刀长矛以及抛石机等相对落后的武器,因此虽然不丹军队抵抗十分英勇,也几次在战役中取胜,但最终还是在5个月的激战之后被英军击败。
公元1865年11月11日,不丹被迫与英国签署了《辛楚拉条约》,将包括之前租借给英国的土地在内的2000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英国,而作为交换,英国同意每年向不丹支付5万卢比的补贴,但这也使不丹在经济方面对英属印度殖民地产生了一定依赖。而在此之后,英国也在不丹境内扶植了一些亲英势力,也使不丹内部出现了新的纷争。在公元1870年代到1880年代,不丹内部的亲英势力和主张维持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乃至清朝中央政府之间传统宗藩关系的势力展开了激烈斗争,而在这些斗争中,不丹中部通萨省的亲英总督乌颜·旺楚克逐渐崛起。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他通过一系列战争将多个竞争对手一一击败,在整个不丹建立起了统治。
而在1907年,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乌颜·旺楚克完全废弃了不丹传统政体,自封为“龙国王”,建立了自己的旺楚克王朝。而依靠英国人支持才控制了不丹的旺楚克家族在此后也仍然对英国有高度依赖。在1910年,不丹又与英国签署了《普那卡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不丹在对外事务上要受英国指导,自此不丹在对外交往方面完全被英国所控制,但不丹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内政被英国掌控的局面。
1947年印度从英国独立之后,弱小的不丹也同样无力与印度抗争,因此在1949年8月8日又在印度主导下与印度签署了新条约,其中规定原来由英国指导的不丹对外交往转由印度指导,以此换得印度不干涉其内政并承认其为独立国家的承诺。而这个条约还规定印度每年为不丹提供50万卢比的补贴,使不丹对印度的经济依赖进一步升级。
不丹现状
而旺楚克王朝的君主专制政体一直持续到2008年,在这一年不丹对国内政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此后的不丹被视为君主立宪国。虽然不丹早已是联合国成员国,但目前不丹外交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的控制,这也使不丹成为了目前建交国最少的联合国成员国。
直到1971年加入联合国当年,不丹才被允许和印度以外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1973年才与除了印度之外的第一个国家建交,而这个国家还是在印度支持下才获得独立的孟加拉国。此后,不丹直到1983年与科威特建交时,才使自己的建交国达到了3个。虽然之后不丹的建交国逐年增加,但直到目前不丹也只和54个联合国成员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不丹直到目前也仍然没有与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的任何一个建交。也许跟这种受限的国际环境相关,不丹的经济发展也相对缓慢,到2022年其人均GDP仅为3491美元,在世界上处于中下游水平。
截至2021年,不丹全国的总人口达到77.7万人。而在不丹境内,目前存在有3个比较主要的族群。其中的第一大族群在不丹被称为仓洛人,但这个族群虽然人数最多,却不是主导不丹局势的族群。目前不丹国内的局势主要由其国内第二大族群阿洛人所主导,包括不丹王室旺楚克家族在内的多数不丹贵族都出自阿洛族群。
而仓洛族群和阿洛族群其实在中国境内也都有分布,在中国这两个族群都属于门巴族,门巴族在不丹又被称为主巴人,因此可以说仓洛人和阿洛人也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分支,他们之间的主要差别体现的宗教信仰方面,一些资料显示阿洛人主要信仰前文提到的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而仓洛人则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宁玛派。
仓洛人和阿洛人所说的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因此可以说不丹的主体民族也是说汉藏语系语言的。但因为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南坡,所以历史上与南亚地区交往也非常频繁,所以现代不丹境内也有相当数量有南亚血统的人口存在。这些人在不丹被称为洛昌人,意为“南方人”。这个族群主要是公元17世纪进入不丹的尼泊尔工匠后裔,说印度-雅利安语族语言。
因为文化和语言方面与不丹本土族群存在巨大差异,所以这个族群在1980年代之后曾与不丹其它族群发生多次冲突,有大约10万人在此后离开了不丹。但目前在不丹境内仍然生活有相当数量的洛昌人。总体来说,不丹也是一个有着复杂历史背景,在现代也存在着特殊国情的特殊国度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