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知识 > 正文

(董均伦和江源作者简介)《聊斋汊子》:山东味儿的民间传说


(董均伦和江源作者简介)《聊斋汊子》:山东味儿的民间传说  第1张

提起《聊斋志异》,家喻户晓。不管是蒲松龄的原著还是让80后回忆满满的电视连续剧《聊斋》,都让人津津乐道。“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这歌词即使过了二三十年仍然清晰回响在耳边。但是不知道了解“聊斋汊子”的人有多少,反正我是第一回听说这个名词,尽管我也是山东人。据说这是因为《聊斋志异》颇受欢迎,所以在蒲松龄的家乡山东淄博周边一带,人们都把神话传说一类的故事叫做“聊斋汊子”。那里的人说“你讲个聊斋汊子听听”,就是说“你讲个故事听听”的意思。所谓汊子,就是河流的分支,可能是因为《聊斋志异》太出名了,所以把这些故事作为《聊斋》的分支。


在这里必须要介绍下搜集记录这些故事的董均伦和江源夫妇。在序言中,作者介绍道,自己从1953年开始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当时他们为了体验农业合作化生活在今昌邑牟家庄住了八年。乡亲们茶余饭后聚在一起就开始说故事。后来他们又到了沂蒙山区以及崂山收集故事。众所周知,崂山是我的家乡青岛的一张明信片,山上不但风景优美,还坐落着历史悠久的道观,当然也少不了各种传说故事。但是董均伦夫妇当年在崂山脚下收集的打算取名为《崂山古语》的故事集却在“四人帮”横行之际不得不忍痛将其付之一炬。后来时过境迁,他们在痛心之余想要重新收集整理时,那些说故事的老人已经不在了……


这套《聊斋汊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都是400多页的体量。其内容跟《聊斋志异》有相似之处,不乏鬼怪故事。但是并不像前者那般惊悚惨烈,也不都是男女情爱之事。作者在序言中说,他在收集过程中也会听到一些低俗的或荒诞恐怖的传说,但是他都一一摒弃。因为他认为“好的传说故事,对人是优美的、有益的,是叫人积极向上的……”。所以这套《聊斋汊子》也适合孩子阅读。列举其中几个故事:《狐狸仙》里的狐仙并不是女的,是一个小伙子,他帮助朴实善良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杨五找到了一位扬州媳妇;《崂山古话》里的主角黄家善没有听从蝎子精的告诫而听信了两条大虫变成的两个和尚的谗言,想要暗害蝎子精,结果导致姻缘消散;还有被收集在很多传说故事集中的《找姑鸟》……共计故事百余篇。


我特别推荐山东人或者喜欢山东文化的人阅读此书(当然它也值得所有中国人阅读)。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者使用的语言有着非常明显的“山东味儿”(作者祖籍山东威海)。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沂山里有个民办教师,口头说故事会说,俺鼓励他整理出来,可是写出来后,却完全不像他口头说的那样,通篇都是文邹邹的学生腔,苍白无力,完全失去了民间故事通俗、朴实、口语化的特色。……民间故事的光彩在语言上,这是有道理的。”在这一点上,这套书让我感动。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去世的姥姥和母亲,想到了她们曾经在满天繁星下打着蒲扇给我唱的那些童谣,还有那些我已经忘记了的老故事。我在阅读书里的故事时,不自觉地就会在心中切换到方言模式。比如杨五跟他母亲说过年了咱“欢喜欢喜”。我们山东人不说huan xi,我们说huan qi;比如闺女对黄家善说:“客呀,你怎么又回来了?”“客”在我们山东话里不念ke,念kei;又比如《找姑鸟》里的恶婆婆劝她女儿:“放着营生叫你嫂嫂回来做。”“营生”在念的时候我们在“生”的后面还要加个儿化音,跟“家务劳动”差不多意思吧;书里那句“好煞个月明不如个太阳”,读者您是不是有点读不通,我给您解释解释,其实“月明”就是“月亮”的意思啊,说到这里就好像看见我姥姥抬起头来看着月亮说:“安阳来,今黑夜这个大月明铮亮!”……


说着说着,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虽然身在故乡,但是为何还是会有乡愁的感觉。总之,特别感谢董均伦夫妇这样的竭尽全力去保留乡土文化的人们!



其他人还搜:
董均伦和江源作者简介枣核
江源作者简介
董均伦的作者简介
江源搜作者简介
江源作者简介百度百科
枣核江源作者简介

0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