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938年10月,为策应武汉会战,日军在大亚湾登陆,随即攻陷惠州、淡水、佛山、广州。10月24日,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受组织派遣,带60多名香港进步海员、工人、学生潜入惠阳,组建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拥有100人枪。
当年12月,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坪山会师,并肩战斗,初步打开了东江抗敌新局面。到1943年,两支部队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即大名鼎鼎的东纵。
至抗日战争结束,东江纵队已拥兵1.1万人(含1800余人的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解放城镇50座,开辟了以东江为核心的根据地和粤北、珠三角、粤西、粤东、粤赣湘边五块游击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余万,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3500余人。
那么,这支长期在广东独当一面,战功赫赫的部队,抗战胜利后去哪里了?
先说说两广纵队。
抗战胜利后,我党为了更好地集中力量,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我党经过漫长和复杂的谈判,与广东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东江纵队排以上干部共2500余人(内含30名家属)于1946年6月30日乘轮船从坪山北撤烟台。其他8500多人中,留470余人作为日后就地坚持斗争的骨干,其他8000人就地复员。
1946年7月5日,东江纵队骨干抵达山东烟台港。因为这批人是将来解放两广的干部种子,因此我党当成宝贝疙瘩来对待,全体人员先到渤海区大后方集体学习一年,重点学习政治、根据地建设、军事等。
学习期满后,经军委同意,东江纵队北撤骨干和华东战场上部分表现优异的两广籍解放战士、渤海区新兵合编为两广纵队,曾生任司令员、雷经天任政委,全军共4800余人。下辖三个团,纵队机关和教导总队200人,第一、第二团各1700人,由原东纵骨干加一千余名两广籍解放战士组成;第三团(1200人)由渤海区新兵补训团为转隶,100名各级干部是东纵骨干。
这支部队虽然是华野的宝贝疙瘩,但形势危急时也不得不用:
1948年6月底至7月初,粟司令员为打破中原战场被动局面,发动了豫东战役,首战河南省会开封,国军整编第五军在校长的严令下快速增援。华野在兵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启用了两广纵队参与打援集团。6月27—28日,两广纵队在杞县和国军整八十三师激战两昼夜。7月1日又奉命转到帝丘店,参与合围黄伯韬兵团,协同中野十一纵切断了其退路。整场战役,两广纵队牺牲62人,负伤221人。
豫东战役后,华野首长为锻炼部队攻坚能力,特地安排两广纵队进攻长清县城,三天半拿下全城和外围,歼敌1910人,两广纵队牺牲27人,负伤116人。
淮海战役中,两广纵队先是配属给十纵,参与徐东阻击战,对阵邱维达的74军。随后又配属给三纵,阻击孙元良兵团。两广纵队和优势之敌在卢村寨、大方山血战四天,伤亡颇重,每个营未伤亡的干部战士只剩百余人。阻击战结束后,两广纵队又和华野、中野其他部队一道参与围攻杜聿明集团的战斗。淮海战役中,两广纵队伤亡一千人,占纵队兵力的20%,歼敌两千余人。
淮海战役结束后,两广纵队先是奉命到襄城整训半年,之后补充了大批两广籍解放战士和解放区新兵,扩编为两个师、一个炮兵团、一个教导团,共1.36万人。1949年7月奉命渡江南下,配属四野十五兵团,参与广东战役、万山群岛战役,歼敌5100余人。
解放后,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合编为广东军区珠江军分区。1950年后:第四团3100多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6300名干部战士参与海军、空军、防空军、铁道兵等兵种建设,1045名干部充实广东、广西地方行政机关。原一师二团成建制转业为林业工程师,开赴高雷参与橡胶种植园建设。
剩下的部队,如今分别隶属于武警机动126师373团和珠海警备区一部。
第二个说说由东江纵队留在原地的骨干组建的粤赣湘边纵队。1947年春,全面内战爆发半年后,根据上级关于恢复武装斗争的指示,我党以原东江纵队留守骨干470人为基础,先后在九连山、东江、韩江、五岭等地区建立了东江人民抗征队、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等14支武装。1947年底,各支武装发展到11790人,整编为江南、江北、粤赣边、北江4个支队和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
广东人民武装重新建立后,很快引起国军的注意,从1947年12月至1948年7月,国军整六十九师和7个保安团先后对根据地进行了两期扫荡。我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先后歼敌8000余人,粉碎了国军的围剿。
1949年1月1日,经军委批复,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在安墩镇正式成立,林平为司令员兼政委、黄松坚为副司令员,梁威林任副政委,严尚民为参谋长,左洪涛为政治部主任。下辖东江第1、第2、第3支队,北江第1、第2支队及赣南、湘南支队等共7个支队(相当于团),总兵力1.5万余人。
纵队成立后立即发动春季攻势战役,以围点打援战术解放紫金、龙川等县城十二座,全歼国军保安第四师,初步展现了纵队打歼灭战的能力。当年7月,粤赣边纵队又发动夏季进攻战役,迅速解放了江南、九连、江北和五岭的广大乡村和十余座县城,解放人口增至400余万,作战部队发展到3.8多万人,配合第48、第14军解放赣南和湘南。
1949年10月,粤赣湘边纵队配属四野大军,参与广东战役,纵队主力与两广纵队组成左路军,解放惠阳、东莞等地,封闭国民党军南逃退路;一部兵力配合第4、第15兵团解放曲江、翁源、佛冈等粤北地区。
1950年2月,粤赣湘边纵队番号撤销,原东江第1、第2、第3支队和北江第1、第2支队隶属于广东军区,赣南、湘南支队分别隶属于江西、湖南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