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 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南部,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在明万历八年(1580年)主持修建。大召寺因为清顺治皇帝迎接达赖五世赴京时,曾住宿在这里,在清代被尊为“皇庙”。寺庙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喇嘛教中的黄教),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庙。
位于玉泉区大召前街旁的“丰州胜景”巨大牌楼,过了牌楼就进入了大昭寺景区范围。
大昭寺广场中央耸立的阿拉坦汗坐像,他是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为汉蒙友谊做出了卓越贡献。
位于广场一侧的“九边第一泉”。关于玉泉井还有一个美丽传说。当年康熙远征噶尔丹凯旋而归,来到归化城,也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市,人困马乏,口渴难奈,正在焦急之时,康熙的坐骑奋蹄刨坑,蹄落之处涌出一股泉水,从此泉水长流不绝,人们叫它“御泉井”,又因为泉水清澈甘甜,久而久之便有了“玉泉”之说。以前当地居民家中都有两口水缸,一口盛玉泉井的井水,专供饮用,而另一口盛普通井水,作为洗漱之用。为何称“九边”,当时明代长城沿线设有九个军事重镇,即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偏头、宁夏、甘肃、固原和归化。而玉泉井的水质居九边之首。因此而得名“九边第一泉”。
大昭寺广场南侧是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名为塞上老街。老街其实不老,塞上老街是市政府花两年时间重新修缮,体现历史文化名城亮点的一条街道。
大昭寺前的蒙文“佛照青城”牌楼。
大昭寺前的“佛照青城”牌楼。
大昭建成于1580年,比呼和浩特还要早一年,建成后明皇帝赐名“弘慈寺”,大昭一直是内蒙古地区召庙之首。到了清代,皇太极追击蒙古部的末代皇帝林丹汗路过大昭,他知道大昭寺对于蒙古民众有很高的号召力,为了扩大影响,命土默特部重新修葺,皇太极就住到了大昭寺,同时赐名“无量寺”。到了清康熙年间,将大昭扩建,并将大昭殿顶改铺黄琉璃瓦及团龙瓦当(猫头),殿内供有“皇帝万岁”龙牌,并设有“皇帝宝座”,因此大昭被尊称为“帝庙”。
进入山门,迎面是一尊背驮莲花的铜塑战马,寓意在蒙古族部落征战中,战马也立下了一定的功劳。
大昭,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座北向南,主体建筑布局为“伽蓝七堂式”。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厢房等建筑。附属建筑有乃琼庙、家庙等。寺院外面还建有环绕昭庙的甬道及东西仓门。大雄宝殿为寺内的主要建筑,采用了藏汉结合的建筑形式,整个殿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天王殿前的大昭寺旅游示意图
天王殿门额“虚往实归”。
天王殿内左右两边的四大天王都抬着一只右脚,据说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在寺院出家当和尚有关。他们分别镇守四方,手中的法器“宝剑、琵琶、混元伞、紫金龙”取谐音为“风、调、雨、顺”。
过了天王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
过了天王殿是菩提过殿,也就是密宗护法佛殿。菩提过殿门前立有两根高高的经杆,据说是“晾佛杆”,每年的正月十五与六月十五,大召寺都要将珍藏的一幅长2丈、宽1.5丈的“未来佛”唐卡,挂在殿前展晾。晾佛既能让百姓瞻仰佛尊,淋浴佛恩,又能使佛像防止虫蛀。
金碧辉煌的殿顶金兽。
过殿檐角的金龙。
两边是长寿殿与普明殿。左侧长寿殿门前的“寿”字碑。 左侧的普明殿门前的“佛”(“福”)字碑。
右侧长寿殿门前的“寿”字碑。
菩提过殿门额 和转经筒。
大雄宝殿比前面几重殿宇要高大一些,采用了藏汉结合的建筑形式,整个殿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大召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黄教寺院,因顺治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我没有造次在殿内拍照,只是在殿外取取景:募捐处有红衣喇嘛在坐镇“结善缘”,宝殿前面香烛缭绕。
左右配殿
藏经楼
玉佛殿
瑞兽大象、雄狮
大乐殿
庇佑殿
配殿
殿顶瑞兽
交通:在呼和浩特火车站乘1路公交车,大昭站下车即到。
游完大昭寺,在大昭站乘路公交车,终点站下车,转乘44路,前往昭君墓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