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938年1月11日,国民党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在河南省政府召开,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也被蒋介石通知参加。会议上,蒋介石与韩复榘发生了激烈争吵,蒋介石发言时不点名向韩复榘发难:
“我们抗日是全国一致的,蒋介石与韩复榘这个重大的责任应该说是我们每一个将领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竟有一个高级将领放弃山东黄河天险的阵地,违抗命令,连续失陷数大城市,使日寇顺利地进入山东,影响巨大,继而放弃济南、泰安、使后方动摇,这个责任,应当有人负担!”
韩复榘听闻此言,也毫不客气站起来顶撞蒋介石。其实,蒋介石早已为韩复榘布下了天罗地网,会议还没有结束,韩复榘就被抓捕。1月19日,国民党在汉口组成高等军事法庭会审韩复榘,韩复榘在会审时一言不发。
1月24日,韩复榘被国民党特务队连开七枪处决。韩复榘是中日开战以来第一个被蒋介石处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介石下定决心处决韩复榘的原因错综复杂,两人之间也是恩怨纠葛不断,但是,蒋介石指控韩复榘“消极避战,弃城逃跑”的事实却是真实的。
韩复榘“不抗日”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保存嫡系势力”,这种消极避战的行为理应受到严惩。1937年10月,约10万日军进攻山东,韩复榘不战而退,撤退的时候,还下令山东所部全部南撤。
然而,危难时刻,总有人敢于挺身而出,时任山东省保安司令兼任聊城县县长的范筑先将军拒不执行“南撤”军令,率领400名勇士硬刚10万日军王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一场十分惨烈的战斗打出威名,山河震动!
真应了那句古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妖魔鬼怪在庙堂。
悍将范筑先
范筑先1882年出生于馆陶县南彦寺(今名寿山寺)村,家贫命苦,幼年丧父,早年以当车夫养家糊口。1904年,范筑先离开家乡加入北洋军,屡立战功,官至旅长。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外部列强虎视眈眈,内部却是连年军阀混战。
1924年,范筑先不满于军阀连年混战,他主动遣散所部,自己到上海隐居。1929年,范筑先再度出山,参加冯玉祥的北伐军,担任高级参谋一职。1930年,范筑先被裹挟着参加中原大战(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之间的混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范筑先到山东任韩复榘第三路军少将参议,并于次年担任沂水县县长。后因为韩复榘大肆屠杀沂水县人民(黄石山大惨案,4000余人被屠杀),范筑先力劝未果而愤然辞职。
不久后担任临沂县县长,范筑先虽长期在旧军政界任职,但一直保持着正直廉明、爱国爱民的好品质,很受部下和群众的尊敬和信赖。当他1936年7月调离临沂县时,出现了令人十分感动的场景。
临沂城老百姓夹道相送。沿街摆了许多桌子,桌上铺红纸,置明镜一面,清水一盆(喻范筑先官明如镜,清廉似水)。范筑先每走几步,即对相送人群拱手致谢。许多人泪流满面或啜泣成声。直至中午,范筑先一行人才走出长街。
范筑先调离临沂,于1936年11月,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范筑先又多了一项职务:任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员。
不得不说,范筑先不仅是军政全才,而且德才双全,是一位非常难得的人才。然而,他在国民党军政界却是一个异类,施政时推行的很多理念被同僚视为异类。因此,范筑先长期被上司赏识却难以得到重用。
1937年8月下旬,日军参谋部在北平成立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任命寺内寿一为司令官,统率总兵力高达17万人,全是王牌精锐。日军加大华北方面军的军事力量,为的是实施华北会战,扩大侵华战争规模。
其中,华北方面军第二军之第十、第一〇七、第一〇八师团等部约10万人沿津浦路南进,以济南为目标,全面进攻山东。同年10月下旬,日军已进犯至黄河北岸,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两次电令其部“南撤”,范筑先断然拒绝。
爱民如子的范筑先不忍心抛下聊城的数万百姓,他决意孤军死战,告诉日本人“中国人不是好惹的”。虽然挂着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和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员等多种头衔,但是范筑先能指挥的正规军也就一个营大约400人。
1937年11月19日,范筑先毅然向蒋介石、韩复榘及全国发出抗日函电:
“职忝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
韩复榘不战自退,山东各地国民党政权迅速垮台,导致各地出现权力真空,日军铁蹄得以快速踏进山东各地。范筑先为了抗日,与我党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韩复榘撤退后,日军向鲁西北进军。范筑先抗日函电发出后,他也迅速行动起来。范筑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范筑先风尘仆仆,奔走各县,先后建立20多个抗日县政府,委任13名共产党员为县长,加强了抗日政权的建设。他致书毛泽东、朱德,派人去武汉,先后接受中共中央派来的政治、军事干部40多名,充实了领导骨干力量。
他相继组建了聊城妇女救国会、聊城青年救国会、聊城儿童救国团、抗战移动剧团、冀鲁青年记者团等抗日群众团体;出版了《抗战日报》《山东人》《战地文化》等抗日报刊;建立了聊城政治干部学校、军事教育团、随营学校等。
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范筑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土匪、民团及国民党溃兵汇聚在抗日旗帜下,改编为抗日游击队,并允许中共鲁西北特委发展抗日武装(统编为第十支队)。很快,范筑先就将抗日武装发展到35个支队、3路民军约6万人。
范筑先之所以能够凝聚人心,除了他在当地军政民中的威望,还有就是拒不撤退,率领400勇士的第一场血战,让人们真正认识到了谁才是真抗日,是值得“跟随”的人。
硬刚10万日寇
范筑先两次拒绝“南渡”后,曾在400名部下面前发表战前动员,他允许不愿死战的将士可以“奉命撤退”,他绝不为难,却无一人离开。
“誓死不退黄河南”的宣言发出后,范筑先蓄胡须,发誓不打跑鬼子绝不剃胡子。55岁的范筑先率部在梁水镇、柳林、南镇、范县、濮阳、东阿、齐河等地,共历战斗80多次。年过半百的范筑先逢战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部将士无不舍身忘死,面对人数和武器装备均占优势的日寇也毫不畏惧,死战!
队伍就在血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从400人逐渐发展到6万人,收复并保卫了23县国土,使日伪军在鲁西北无立足之地。
1938年8月,范筑先率10个支队的兵力参加进攻济南的战斗,爆破津浦路北段,一度突进济南城内,有力地牵制了敌人兵力,从而对保卫武汉做出了一定贡献。另外,史料记载的其他典型战斗还有:
1937年年11月,日军骑兵侦察队窜入堂邑一带活动,他率部队到溧水镇埋伏,全歼入侵的日军。1938年3月,率抗日部队两次攻入日军据守的范县,歼灭许多日军。
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为配合中国军队作战,率部阻击了增援的日军土肥原师团。1938年7月,在东阿县黄庄阻击日军运输队,毙敌数十人,缴获满载大米的汽车13辆及其他军用器材。
由于与我党联合抗日,范筑先遭到国民党高级党政高官的忌恨,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公然指令范筑先整编游击司令部,改组政治部、政治干部学校和军事教育团,解散共产党所领导的游击支队,遭到范筑先的断然拒绝。
一计不成,沈鸿烈就使用高官厚禄、金钱美女收买范筑先的属下,企图分化范筑先的部队,架空范筑先的领导权,结果范筑先的属下无一人“叛变”。
沈鸿烈见“软硬”均不凑效,就指使民政厅长李树椿暗中收买了范筑先的参谋长王金祥,让王金祥枪杀了第十三支队首长(共产党员),企图制造矛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范筑先为了抗日大局,采取了隐忍的态度。
1938年11月13日,日军为了彻底消除鲁西北抗日武装的威胁,集结重兵(两个联队)进攻范筑先所部的大本营聊城,范筑先制定了“主动撤退,集结力量返回围歼守城日军”的策略。然而,国民党顽固分子李树椿等人害怕担责,坚决反对,他们喊出“坚守不退,誓与聊城共存亡”的“大义”口号。
双方开会一直争吵不休,虽然最终还是执行了范筑先的策略,但是已经错过了最佳疏散撤退的时机。大战在即,范筑先主动留下来负责断后,11月14日,日军又派出大批援军增援攻城部队,范筑先等最后一批撤退人员700余人已经无法撤出。
范筑先率领700余人与日军展开血战,多次打退日军进攻。11月15日,久攻不下的日军派出飞机、坦克不间断地攻击,城池被攻破,范筑先一马当先,率部与蜂拥而至的日寇展开肉搏血战,700余人死伤殆尽。
范筑先身上多处负伤,为了不被敌人活捉,他自戕殉国。
在这次聊城保卫战中,范筑先将军和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及城防副司令郑佐衡、警察局局长林金堂等守城健儿700余人壮烈殉国。
结语
“誓死不退黄河南,民族英雄范筑先。”范筑先牺牲后,举国震惊,国共两党都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国民政府特令褒奖,全国降半旗3天哀悼!值得一提的是,范筑先将军满门忠烈,誓死与日寇“刚到底”,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37年8月,其次子,青年抗日挺进大队长范树民在济南战役中光荣殉国。为表示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把年仅20岁的二女儿范树琨任命为挺进大队队长,并先后将长子、长女、三女儿都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表现了忠于民族,誓死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
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向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致以崇高的敬意!
(编者注:本文3627字,2022年第98篇原创文章,文章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