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知识 > 正文

帝字的字源(皇帝的帝的部首)

帝,《说文》说是“谛也。王天下之号也。从二(古文上)朿声。”把它看作形声字,这自然是错的,乃依晚起形义来说解。吴大澂创说“帝”象花蒂之形,为“蒂”之初文,得王国维,郭沫若、陈独秀等诸大家赞同,传播广泛,几成定论。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虽较慎重,说“构形不明”,但也引此说,“有人以为象花蒂之形,可备一说”。

把“帝”跟“蒂”联系起来的是中古以来这两字同音,但是上古这两字并不同部。“蒂”字原本不从帝声,原来作“蔕”,乃是从月/祭部的“带”taads 得声的,殷周本读 teeds→汉tees,跟锡部“帝”殷周 teegs→汉teeh,其收尾一为收舌,一为收喉,大异其趣。“蒂”字既是个后起的俗字,把帝蒂这两字联为一字实是昧于考古。

从甲骨文看,“帝”本作为天神和祖神的称谓,是“禘”(祭拜天神祖神)的初文。《尔雅·释天》“禘,大祭也”郭注:“五年一大祭。”《说文通训定声》解“禘”字云,汉儒说禘有三:郊祭、殷祭(五年再祭)、时祭。首一义是郊天,“《礼记·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注:‘此禘谓祭昊天于圜丘也。’《丧服小记》‘不王不禘’注:‘谓祭天’,《诗·长发》序笺‘大禘郊祭天’是也。”按《丧服小记》又:“王者禘其祖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注:“禘,大祭也,始祖感天神灵而生,祭天则以祖配之。”《大传》:“礼不王不禘,谓祭感生之帝於南郊也。” 这是祭拜始祖祖神,更早就追到图腾了,那是配天的,所以待遇近于天神。

祭天,古代习惯祭法是烧柴熏烟上闻的,《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说文》又别有专字:“,烧祡樊[下改灬 ]以祭天神。”“尞,柴祭天也。”《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郑注:“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气之臭闻者,槱,积也,《诗》曰‘芃芃棫朴,薪之槱之’。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报阳也”。

故“帝”字即象架薪木烧祭,主体象薪木(参甲文“新(薪)”字左旁为带刀口的木),插冖象加束加架。

帝字的字源(皇帝的帝的部首)  第1张

帝字的字源(皇帝的帝的部首)  第2张

帝字的字源(皇帝的帝的部首)  第3张

帝字的字源(皇帝的帝的部首)  第4张

天神祖神无可象,故借其祭礼以象之。甲文表神表祭皆通用“帝”字,金文又以“啻”表祭,后来才分化出“禘”作为祭的专字(我曾指出分化孳生专字即六书的转注法),如上引的“禘黄帝”。

华夏祖神中最著名的就是炎、黄二帝。“炎帝”指其善用火,《洪范》云“火曰炎上”。钱穆说,炎帝族能利用火于农业,就是“刀耕火种”,放火烧山,以火开辟山林,所以又名烈山氏,又因其开创原始农业而也被称为神农氏,以谓其能继承更古的发明种植谷物的神农氏的功绩。

“黄帝”这“黄”,《说文》说是“地之色也”,一般指为黄土地人民的祖神。说他有土德之瑞,以土德王,那就和农耕也相联系了。但据唐兰的研究,“黄”古义为系‘韍’(即巿,蔽膝围裙)用的分色腰带,这却与《帝王世纪》“黄帝垂衣裳”相符了,衣裳分上下,腰带为分界。元妃嫘祖养蚕缫丝,也得分色,传说黄帝以云纪官:缙云、青云、白云、黑云、黄云,其实也是分色(缙即为赤帛),可能即反映于衣裳腰带上(以五色云文为图案)。这是华饰文明的显示,可能正标志黄帝对华夏民族的贡献。

至于“帝”从祖神引指父考之神,以至发展为对当世帝王的尊称,那则是后来的词义发展了。

帝字的字源(皇帝的帝的部首)  第5张



其他人还搜:
帝的部首

0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