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知识 > 正文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当董卓的三千西凉铁骑横列于汉少帝一行人面前时,那异于中原服饰的猛汉形象,黑压压一片如巨石般压的少帝透不过气来,“街溜子”皇帝刘辩不禁吓得放声大哭。此情此景,同样出身“街溜子”但颇有侠义之气的董卓恐怕心中大喜——他不像面前这个少年那样没见过世面,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个少年皇帝就是大街上最好欺负的那种“怂包”。恐怕他的身份也并不能帮助他什么。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1张

三国乱战

董卓深感自己生在了最好的时候:皇帝蠢、宫里乱、官枉然、兵无首。跟着董卓身经百战的正规部队可比皇宫的卫戍部队看着猛、看着多、看着哇哇哭。董卓决定玩儿把大的:他要控制皇帝,甚至还能干得更多。

当董卓骑马向皇帝走来,汉少帝身边的太监与文官也比没有比哇哇大哭的领导好太多,他们没有一个人敢走到皇帝前面,挡住黑魔王的去路。走到皇帝面前,大臣崔烈壮着胆子呵斥道:“你、你是谁?胆敢惊动皇帝?快滚开!”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2张

董卓进京

很快崔烈就知道了自己壮起的胆子是多么地渺小:“什么?叫我滚开?哼!你不想要你的脑袋啦?”生死场中拼杀出来的董卓只需要瞪瞪眼睛,说出来的话就能把人吓得屁滚尿流。随后董卓跟皇帝说:“皇上不要害怕。我是董卓,特地前来保护皇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皇帝一行人一定是完全不知所措了,否则董卓接下来的计划是根本行不通的。对于他来说,见到了皇帝,等于护驾之功拿到了大半,可是还是有两个问题是不利因素:一是京城中到底什么情况?董卓之前几乎没有进过京,对情况是不了解的;二是自己此次决定勤王,就是要“抢”这个功,快是第一位的,轻车简从最重要,因此他只带了三千西凉铁骑。一时唬得住人,但靠他们握住江山大权,实在是少了点。作为那时智商最为在线的将领,董卓立刻施展技能,居然轻而易举地把两个不利因素都变成了优势所在。

京内的情况,恐怕没有比皇帝更了解的了。当问题抛出,汉少帝一边哭一边用三体人的语言说着什么,听得在场所有人都一头雾水。董卓只好问皇帝身边的另一位当事人,就是我们这个系列文章的主角刘协。一张口说话,董卓就听到了让自己倍感亲切的语言,对于京城内情有所了解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刘协的一些好感。货比货得扔,董卓心里确认陈留王比皇帝更皇帝,身处危险仍能对答如流,“刘协更有可能成为有作为的好皇帝!”历史会证明董卓这个判断是多么地正确。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3张

董卓

通过与“三体人”和陈留王的对话,董卓立刻判断了京城内百官用四个字形容就是“群龙无首”。从众心理下的东汉百官们还是第一次感受到了京城成为了“没皇帝、没宦官、没外戚”的“三无”世界,这让习惯了选好队伍、站好阵营的他们的日子可怎么过?既然如此,我董卓就要让他们依附于我,我就一定会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主宰者。于是,董卓派人向京城送信,主要表达三个意思:一是皇帝得救了,正在被我保护回京;二是我此次护驾,带了十万兵马;三是大家快来集合吧!到我和皇帝身边来!“董王”给你们一个家!

想一想,一群比皇帝更茫然的官员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会来的。董卓的十万兵马不管是皇帝安全的保障或者威胁,存在就已经说明了也许跟着董卓,还真能过上曾经的好日子。当董卓进了京城,他会知道这招带给他的是多么意外的惊喜:何进死后杀宦官的部队群龙无首,投靠了“董王”;卫戍部队和守卫京城的诸多将领,也成为了董卓麾下的一员,其中就包括后来让江东小儿夜不敢哭的张辽。这下,董卓嘴炮里的十万大军,居然成真了,而之前提到的两个不利因素,就这样统统变成了真正的硬实力。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4张

董卓

回到洛阳后,陈留王刘协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但是随着本来远在西域的西凉铁骑入京城,刘协总是无法感到安生。但凡有个历史老师,一定会讲当年西周末年,西戎铁骑入京城做了什么事。简单说,就是城内烧杀抢掠,京城成废墟,皇帝死社稷。听了故事的话,刘协恐怕马上会庆幸这时坐在王座上的不是他自己,自己的皇帝哥哥恐怕一定是命不久矣。熟悉三国历史的话,大家一定知道后来西周末年的历史几乎重演,但刘协并没有逃过去,他还是被卷了进去。只因为董卓有了一个非常牛叉的想法:

“听说陈留王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那啥都别说了,本家啊,就该你当皇帝!”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5张

董卓逼迫汉少帝退位

其实这是胡说八道,全天下姓董的人多了,可刘协并不姓董啊,董卓跟董太后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只是想生硬地攀个关系。支持刘协登基,我董卓和皇帝才叫亲上加亲。在皇宫外,三千铁骑在忠实地执行任务:烧杀抢掠,越凶狠残暴,越能让京城人产生董卓兵多的错觉和对他本人的强烈畏惧。这对董卓换皇帝也有帮助。

董卓问百官:“陈留王比汉少帝强的多,国家应该由这样的人来领导,我打算换掉皇帝,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可以提。”全场像提前为汉少帝默哀一样,极其安静。只有卢植反对。两个人开始在朝堂上激烈争吵。董卓这时发现自己真是通盘不利,在辩论的战场上,光靠蛮力还真是打不过这个东汉末年公认的大学究。卢植不是那种说出“没有人比我更有文化”的人,他说出口的都是文化。堵得董卓毫无办法而大怒,要把卢植处死。这时候,全场居然又有人说话了,他们都是为卢植求情的大臣,他们告诉董卓,卢植不只是带兵将领,更是海内大儒,杀了他,你的人望就没有了。”董卓只好嘴上作罢。为什么是嘴上作罢呢?因为后来他收到了卢植的辞职信,便派人秘密在卢植回乡的路上追杀他。但卢植也是带过兵的人,最终走小路,让杀手们白溜达了一场。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6张

卢植与董卓

为了达成换皇帝的目的,上面的故事只是开端。在中国悠久历史中,如果官员们发现皇帝真的不是做天子的料,他们会怎么做呢?前有秦二世旁赵高哄着他最终想取而代之,后有陈后主纵情声色将领各守一方。前者是反面,后者算是正面典型。基本上来说,在历史上像赵高这样想取而代之的少,大部分士大夫都会选择继续为国效力,谁也不敢把皇帝怎么样。看看天天玩的汉灵帝,外戚宦官都都斗成那样了,也没把皇帝怎么着——归根结底,还是都得靠着皇帝。

所以,董卓想做的是不一样的事,就一定会容不下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带兵的反对者,如丁原,就算用阴招也要干掉你,杀手是大家都熟悉的吕布;文官的反对者,如鲍信,怕被董卓算计,弃官逃亡了。除了卢植和带来了一点点小麻烦的丁原外,董卓碰的最大钉子,来自另外一个著名的少年时期的“街溜子”——袁绍。袁绍根本不怕董卓,主要是因为他的家庭乃四世三公,富二代官二代的结合体,而且是大富、大官。袁绍其实看出了董卓的阴险用心,因此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改日再战的策略,出走回到了冀州,准备反董。京城里其实曾经还住着一个比袁绍更有名的“街溜子”,后来这人借了一把宝刀,趁着董卓睡觉的时候溜到了他身边“把玩”着想杀他。大家都知道这人是谁。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7张

袁绍

虽然袁绍不同意,但袁氏家族大家长太傅袁隗是个“官油子”,见董卓势大,便欣然支持了换皇帝。从站到了汉少帝一行人面前(8月29日),到起了换皇帝的心,到解决障碍(丁原、袁绍等)、再到成功换皇帝(9月1日),董卓仅用了一天不到就完成了别的朝代篡位者从谋划到起事的全过程。大家不要忘记,这次的重大政治事件,是由一个之前基本没怎么在中央待过的地方军头完成的。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完全是因为董卓展现了自己残暴的黑魔王属性,明面上看着并没有多少人因此而死,其实西凉士兵一直在烧杀抢掠,朝中真正的反对者也都被杀或逃亡。这说明了董卓内心真的是极度残暴的,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这可能也是张奂看穿了他、憎恶他的原因之一吧。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8张

汉献帝

但不管如何,9月1日,在崇德前殿,太傅袁隗将汉少帝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刘协正式成为了皇帝。

从9月刘协登基,到11月间的日子里,董卓的残暴仍然继续:他的兵还在烧杀抢掠,他也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同时,将当年逼死董太后的相关人等及其家属一一清算,其中也包括那位黑王后何太后。甚至当何太后与汉灵帝合葬时,董卓还命人在打开的陵墓中偷取陪葬的珠宝,让人跌破眼睛。

11月1日,董卓自拜相国,封郿侯,掌握仗剑上殿的特权。公元190年1月12日,汉献帝刘协最不愿意看到的还是发生了:董卓命令李儒毒杀了自己的哥哥——已被贬为弘农王的刘辩。刘辩是汉献帝刘协那时唯一的亲人了。董卓此举,从化学意义上让他感受到了孤家寡人的悲凉——“全家就剩他一个了”。这时的他,才9岁。

到这里,我深刻的感受到董卓虽少有侠义,带兵打仗也算是有章法,但攀上权力顶峰的欲望让他彻底成为了人间之屑。他与大将军何进一前一后,用爆棚武德掌握大权,手中刀、心中欲成为了这个摇摇欲坠国家最后的噩梦,这在中国千年历史中都是非常少见的。董卓有没有称帝的野心呢?我想是有的。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剩一道弱小得像一根稻草一样的障碍——就是他亲手扶植起来的汉献帝刘协。在刘协成年后,更深刻地体会到接下来那位权臣及其儿子的野心时,他绝对会意识到,每每这个王朝遇到权臣当道这样的危急时刻,都是他这个稻草扮演了救命的角色。从小就这样。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9张

汉献帝被董卓拿捏

当董卓自拜相国的时候,年仅9岁的刘协虽然有当面与董卓对话的勇气,却还无治国理政的才能。皇帝虽年幼,但可行监国职权的母亲早逝,两任黑王后及其背后的外戚集团全部被消灭,他成为了东汉仅有的没有背景的皇帝。这便是董卓的狠心:没有宦官与外戚,皇帝只能依靠他,而弱如一根稻草,还必须依靠他的年幼皇帝,那不就是董卓想仗剑上殿就上殿,想把他从龙椅上弄下来就弄下来的。从这点上看,董卓比后来的曹操做的还要心狠得多。汉献帝刘协心里恐怕也明白:成年理政前,一切必须都得依着董相国了。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10张

董卓大权在握

又过了一年,公元191年,董卓的幕僚们为了讨好他,提出了两个可行性建议:一个比较实在,在董卓封地郿县修筑坞堡供其享乐;另一个听了心里美滋滋但暗含阴毒——建议董卓称“尚父”。上一个为世人广而知之的是姜子牙,那姜子牙是谁的“尚父”呢?是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的“尚父”。不知诸位看客是否听出了潜台词——称“尚父”是坐帝位的前奏。姜子牙被分封齐国为“王”,此时董卓是天下实力最硬核的地方诸侯,相信这帮幕僚不久就会推荐相国做了帝王。既然如此,我们不禁要为10岁的刘协捏把汗:“当初汉武帝13岁继位,16岁亲政,不知道我刘协是否能撑到那时……”。

被推上帝位的汉献帝,董卓作为相国是如何培养他的呢?答案是并没有。因为在刘协登基后的一年,公元191年,董卓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与袁绍为首的反董联盟的对抗上。为了能够更好地占据战场优势,董卓将刘协及皇室成员,甚至整个朝廷迁到了离自己的地盘更近的长安城,并火烧了洛阳宫殿。当公元191年2月,董卓部将胡轸、吕布被孙坚击败,但在其他战线上董卓军都取得了胜利,这让董卓更加认识到局势对自己有利。志得意满的董卓狂妄地于2月12日通告天下:自己被加封为太师,地位甚至高于各个刘姓诸侯王。这种加封不禁让所有人感觉这货距离称帝越来越近了,而董卓也更快地被扇了一个耳光:董卓在一次遭遇战中被孙坚击败了,跑回了长安城。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11张

董卓祸乱宫闱

自从董卓回了长安城,“梦回西汉”的汉献帝很快发现自己孤家寡人得越来越纯粹了:除了董相国派来监视自己的人外,几乎看不到董卓及其幕僚的身影了。这是多么可怕的征兆:说明他们可能在谋划着什么更重要的事,要知道董卓将日常政事,都托付给了司徒王允。从上帝视角看,此时的反董联盟虽然还不能对他构成致命威胁,但是董卓也不得不将自己的重要部将与大部兵力陈列与长安和洛阳之间以抵挡联盟进攻,这正是董卓犯错误的开始——长安城内应该是安定的,但确实是暗流涌动的。虽仍在监视下,但忠于东汉朝廷的官员们确实得以喘息,再次回到了朝政中枢。在他们的辅佐下,刘协受到了一些皇帝该受的教育,教会了他身为皇帝的一些做法。在长安的日子是刘协这三年来第一次得到了些许安稳,常年的颠沛流离让这时的他生了一场重病。

接下来的日子中,董卓用杀人的方式成功地让自己天怒人怨。在宴会上,董卓将数百名诱降而来的北地郡叛军士兵虐杀,震慑朝臣;在朝堂上,以叛逆罪诛杀关中贵族,他还没有忘记将反董联军首领袁绍的亲族,包括袁隗满门抄斩;他毁坏了西汉流通至今的五铢钱,制作小钱,百姓不愿用,导致物价飞涨,他用杀人的方式顺带没收了反对者的家产来稳定市场和社会局面。这直接导致了他的末路。

汉献帝:董卓的皇帝养成日记(皇帝养成)  第12张

董卓火烧洛阳

公元192年4月23日清晨,董卓乘车参加皇帝痊愈的庆祝会,在北掖门外被对自己心怀不满的李肃、吕布等人埋伏并刺死。黑魔王的人生走到了尽头。相传在他年少时,董卓在田间见到了一把没有文字的刀。这把刀有山云纹,削玉如泥,于是他便保留了它。后来董卓将刀给了当时最有学问的蔡邕请教,蔡邕告诉他:“这是项羽用的刀。”显然,董卓是没有参透蔡邕的话,落得比项羽更活该的下场。


0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