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波
9月16日是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50天的日子。在当天举行的第五届进博会倒计时50天暨第六届招展启动仪式上,欧莱雅、松下、德国海外商会、香港贸发局等40家企业和机构与进博局签约第六届进博会,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之一,连接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进博会是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近十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
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紧张、通胀高企等因素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重重压力下,中国经济以强大韧性和活力不断证明,中国仍将为世界贡献宝贵的确定性。

持续展现强大韧性和活力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位居全球第一。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庞大经济增长规模的轮廓将更加清晰。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援引数据对本报记者说,2010年到2020年,G7(七国集团)全部的经济增长合计为5.6万亿美元,而中国一个国家达到了8.6万亿美元,是G7的1.5倍。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中国经济持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2020年中国GDP增长2.3%,成为疫情下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GDP增长8.1%,在主要经济体中继续名列前茅,当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已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
“继新冠疫情后,世界似乎正进入另一个重大危机时期,这是由地缘政治引起的。俄乌冲突、严厉的制裁、持续的关税都将对全世界的人造成影响。”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看来,与美国和欧洲相比,中国似乎更有能力度过眼前的危机。“中国的GDP增长、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的数据依然强劲。”
展会平台惠及全球发展
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9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自2004年以来,东博会连续举办19届。2020年后,东盟持续与中国互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4.09万亿元,增长14%,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5%。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说,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东盟双方交往的一个品牌。主办方可以借助东博会,引领东盟企业家走进数字经济的基建和科技领域。
“回首五年,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像春风一样温暖了世界和中国,也让企业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像我们一样,从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从回头客变成了常驻客。”在第五届进博会倒计时50天暨第六届招展启动仪式上,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财务官庞必得感慨地说。
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已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性展会正成为世界各国和全球商家扩大贸易、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进博会更与服贸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被誉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平台,广聚全球商机、广汇创新成果,惠及全球发展与繁荣,共创中国与世界的美好未来。
经济增长潜力仍然可观
当前,世界经济仍未从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中恢复,不少经济体增长放缓,甚至面临衰退前景。受能源危机、极端天气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通胀再创新高。在美国,消费者承受着物价上涨和利率上升的压力,持续的通胀尚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威廉·琼斯对记者表示,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面临能源和通胀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将两者都控制在了可控范围之内。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维持生产的能力无疑将使自身足以应对“未来的暴风雨”。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经济将进一步扮演怎样的角色?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根据历史数据可知,中国经济从2001年起就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他判断,现在到2035年和2050年,中国仍将长期、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以及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
“目前阶段,中国不仅经济规模大,经济增长潜力也仍然很大。”李稻葵说。
(原标题:国内外业界学界聚焦中国经济为世界带来确定性 全球经济最大贡献者 新型经济全球化引领者)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白波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