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影响下,财产险市场变局显现。今年上半年,财险市场中,非车险业务占比首次超过五成,行业承保效益则达到近年同期最好水平。
在9月22日举行的2022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上,中再产险研判分析,国内财险行业景气度回升,但能否确定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还有待于后续进一步的观察。随着风险环境进一步复杂,国内再保市场将保持稳中趋严态势。与此同时,国际再保险市场费率走硬态势持续。
财险景气度回升
承保利润达到近年高点
“今年以来,财产险行业已经走出车险综改后的第一步,保费收入开始快速回升,业务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展现出财产业的发展韧劲,稳增长具备有力支撑。”中再集团副总裁朱晓云说。
在研讨会上,中再产险业务发展与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孙涛详细介绍了财险业上半年整体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险行业原保费收入8034亿元,同比增长约9.3%,与前一年(约2.8%)相比增速恢复,并基本恢复至历史复合增速水平。
承保效益方面,上半年,财险全行业综合成本率为97.3%,降至近年低点;对应的承保利润率2.7%、承保利润额174.3亿元,均达到近年同期高点。同时,车险、非车险业务均实现承保盈利,其中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9.9%。“一方面有疫情期间车险赔付下降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市场主体对成本费用管控有效的因素。”孙涛说。
从市场主体情况看,上半年有超过六成财险公司实现保费增长,约四成财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后者较往年常态水平高出约一成。不过,财险公司之间存在分化,有约两成公司综合成本率在95%以内,同时有约两成公司成本率超过110%,即出现较大承保亏损。
从净利润指标看,上半年,有超过60家财险公司实现经营盈利,其中10家为扭亏为盈。
“自2018年二季度以后,平滑疫情影响之后,财险行业15个季度经营承压,今年以来赔款增速暂低于保险增速,但能否确定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还有待于后续进一步的观察。”孙涛坦言。
中再产险在历年研讨会上都会关注财险周期,主要跟踪行业保费和赔款的增长情况。如果一个时期内保费增速快于赔款增长,这代表行业处于一个好的周期,反之则意味着财险行业面临一定挑战。
非车险占比首次超过五成
结构不断优化
从财险业务结构看,上半年也出现明显变化。
在半年时点,非车险的保费占比首次超过五成。非车险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业务,拉动行业增速超过6个百分点,约为车险保费增量的2倍。
非车险中,农险保费增量最大,超过健康险,占比提升。车险、农险、健康险保费增量占比超过八成,农险、健康险高速增长,为行业提供较大增长动能。而传统的工程、船舶、货运等险种降低至不足两成,其他险种的占比相对稳定。
对于非车险发展,中再产险认为,非车险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产品创新试点落地加快。同时,非车险助力绿色转型、支持科技创新、参与风险共治、服务社会民生,行业主体在对接国家战略、融入经济大盘中发挥风险管理职能、实现业务增长。
从车险来看,中再产险观察到,车险综改压力释放,市场竞争秩序好转。市场主体的调整能力显著,风险定价精准度提升,费用管控效果明显,车险赔付率由综改前的不足60%提升到70%以上。同时,新能源车险业务增长显著,承保业绩大幅改善,优于预期。
风险环境趋于复杂
再保稳中趋严
在风险变化方面,中再产险认为,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上半年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较前三年均值上升34%。绿色产业、房地产行业、公共安全等风险事故显著增加,亟待市场主体审视相关风险。整体而言,风险环境进一步趋于多元且复杂,保险业务承保面临的挑战因素增多,国内再保市场将保持稳中趋严态势。
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再产险国际业务管理部总经理黄博介绍,2022年,国际非寿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增速创近十年新高。国际再保险市场费率走硬态势持续,转分费率上涨趋势明显。全球再保险市场供给下降,叠加巨灾损失、俄乌冲突和全球通货膨胀等国际市场经营承压因素影响,全球财产险巨灾费率和再保险费率呈现持续上涨势头。
“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再保险续转硬市场周期将延续,承保能力供给将更加趋紧。”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表示,面对新的行业发展形势,中再产险将切实发挥再保险的专业优势,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大局,与各保险行业主体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助稳经济大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展现行业服务国计民生的责任担当。
朱晓云表示,保险业身处变局,“危”“机”并存,行业需要因势而变、蓄势而上。中再集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价值提升”主基调和“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增效益”经营方针,以价值成长、均衡发展为导向,把握战略机遇新内涵,增强产品创新驱动力,深化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行业稳健发展和同业公司协同发展提供更多“中再价值”,让保险更保险。( 刘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