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门词汇:“春季躁动”、“股市回暖”。几根大阳线一出,触动了潜伏已久的投资者的神经。
距离2018年1月底上证综指3587的相对“高点”已经整整一年了。
在漫长的寒冬中,A股再次不断刷新着人们的预期下限。
2400点附近的那几天,被套住的投资者多多少少会感受到被未知支配的恐惧:“最坏会怎么样?”
这样的日子里,抄底的号角声一天大过一天,但大家的小棉袄裹得是一个比一个紧。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毕竟当我们被未知的恐惧和亏损的酸楚扼住咽喉的时候,残存的理智是无法用“低成本买入等待反弹”这样的话说服我们的。
但是几根大阳线一拉,忽如一夜春风来,“自闭”良久的投资者大举入市的心开始蠢蠢欲动,“我想开了”。
但是笔者这个时候不得不再次出来给客官们扇扇子,要冷静。
无论是市场的冷冻期还是回暖期,笔者永远不赞成all in一把梭。
“分批买入”是希望客官们可以化为本能的动作。
不用计算器,笔者就用几个简单的数字来给客官们顺顺这个理儿。
我们把上证综指大半年来简单标记一下,三个点位分别是高位3000点,低位2400点,和现在半吊子的2700点。
简化持仓选择为两种,要么持货币基金,要么持股票基金。
假如我是一把梭爱好者,刚上场就满仓杀入,在3000点时股票基金持仓总市值记为100,货币基金持仓总市值记为0,那么总的持仓市值就是100+0=100。
大半年资金挨了A股一顿“盘”,现在2700了,市场下跌10%。股基市值变成90,货基市值0,总持仓市值90,亏。
但假如我留了个心眼,小小布局了一下持仓策略,简单地分批买入了。
3000点时,股基货基三七开,股基市值30,货基市值70,总市值是原始的100。
2400点时,市场下跌了20%,我的股基也亏了变成24,货基收益不计的话依然是70,总市值变成了94。但此时我开始继续分批买入,股基市值比例增加到64,货基市值比例渐渐减到30。
2700点时,市场上涨了12%左右,我的股基此时涨到了72左右,货基市值依然是30,总市值102,盈。
没错,简单地几次分批买入的操作,就让我在3000点到2700点的下跌市场中,成功培育出了盈利的果实!
其实这就是对定投策略的一个简单分解。当市场下跌的时候,低仓位造成的损失较小,而当仓位慢慢累积到较多时,市场上涨又可以盈利更多。
其实拿一次性投入和分批买入作比较,不是为了让二者一决高下,毕竟孰优孰劣其实是取决于买入卖出的时机。
但现实是没有人能够精准预判市场走势,在这个前提下,理性地分批操作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规避风险,同样的,分批赎回也能让我们稳妥地落袋为安,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你不知道何处是最高点。
我们常说投资是反人性的,要克服对账面上短期亏损的厌恶,压抑住止盈时那一点“I want just a little more”的本能的贪欲,还要忍耐住对“要定投多久才能盈利”这个未知问题的恐惧,在长期没有回馈的市场上坚定地分批投入。
道理我们都懂:
定投的哲学是,长期的不赚钱甚至亏钱,才能持续以较低的成本买入较多的份额,在市场反弹时有足够的储备来迎接收获。
我们只是需要时不时地被扇扇子,冷静冷静,这个工作交给笔者就好啦~
最后别忘了,美国传奇投资人戴维斯说过的:“投资者大部分钱实际上是在熊市赚到的,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而已。”
本文源自富国基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