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个人在查询养老保险缴费信息的时候,都会看到自己养老保险权益记录单上有两个数据,一个是缴费基数,一个是个人缴费(如下表),且两栏数据不一样,搞得有些人不明白,也不清楚退休时是按哪个缴费记录计算?
可以说,缴费基数和个人缴费两个数据不一样是正常的,缴费基数是计算个人缴费金额的依据,不是实际缴费金额,而个人缴费则是本人实实在在缴纳的费用,且为划入个人账户的缴费金额。
按照目前社保政策,个人缴费是按照本人缴费基数的8%计入个人账户的,因此,个人缴费金额的高低取决于缴费基数的高低,缴费基数高,缴费就高,反之则低。比如你2021年缴费年度的缴费基数是6000元,那么你2021年缴费年度计入个人账户的个人缴费金额就应该是6000*8%*12=5760元。
虽说缴费基数和个人缴费不一样,但这两个数据在退休时都要用上,只是用法不一样而已,否则就没有办法计算出你的养老金了。
缴费基数在退休时是用来计算本人所有缴费年度平均缴费水平的,即官方说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在计算本人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中都会用到,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越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按照每个缴费年度的缴费基数对应社保部门公布的社保基数计算的,先计算每年的缴费水平,然后再平均。
下表的案例就是一个缴费15年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情况,最后1.6863就是此人退休时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个人缴费数据则是专门用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个人缴费累计金额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高,反之就低。
具体计算用到的个人缴费数据需要加上每年的利息,比如下图的【本人账户累计储存额】221337.1元。
假如此人2021年12月60岁退休,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就是221337.1/139=1592.35元。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养老保险权益记录单》查询出自己每年的缴费基数计算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通过《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查询出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算本人个人账户养老金。应该说,缴费基数和个人缴费对于退休时计算自己的养老金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