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两个汉字:“[羣攴]、敗”。在现代汉语中,“[羣攴]”是生僻字,“敗”简化为“败”,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败”。
1、[羣攴]。(GB字库无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qú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羣攴],朋侵也。从攴,从羣(qún,同‘群’)。羣亦声。”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群行攻侵;群盗。
左边一个群,指一群人,右边是手持棍棒,可不是群盗嘛。徐锴《说文系传》:“史云‘群盗’。”桂馥《说文义证》:“范甯曰:‘寇谓群行攻剽者也。’”
“[羣攴]”的小篆写法如图:
2、敗(败)。读bài。《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败,毁也。从攴、貝。敗賊皆从貝,会意。贁,籒文敗从賏。”会意字。本义是毁坏。会意字,我们要考察字形演变:
“败”字在甲骨文时已经出现,左边是“鼎”,既是礼器,也是炊具,右边是一支持有木棒的手,会敲打毁坏之意。到战国末其,经籀文过渡,“鼎”渐被“貝”替代,字形简化后成了“敗”,再经简化成了“败”。所以,“败”是会意字。本义是毁坏。
马徐伦《六书疏证》卷六:“毁,缺也。;坏,败也;缺,器破也。是败为击破之义,古今从攴而训毁也。”可备一说。
《书·大禹谟》:“反道败德。”违反正道,毁坏常德。曹禺《雷雨》第三幕:“我的家就是叫你们这样败了的。”败家就是指毁坏了家。又指灭亡。《吕氏春秋·情欲》:“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高诱注:“败,灭亡也。”世俗的君主缺乏适度的感情,所以动辄灭亡。
本义之外,“败”还有很多用法:
(1)砍伐。《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败。”马瑞辰《通释》:“《说文》:‘伐,一曰败也。’《广雅》:‘伐,败也。’是勿败犹勿伐耳。”棠梨树啊郁郁葱葱,不剪不伐细细养护。
(2)损;破损。《字汇·攴部》:“败,损也。”陆游《久雨喜晴十韵》:“蠹鱼败书编,萍草黏户半。”指书虫咬书使书破损。
(3)废败;荒废。《国语·楚语上》:“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兴国留之,数年乃成。”韦昭注:“败废民之时务”现在您建造了这高台,使国家和百姓不堪疲惫,钱财都用光了,年成不好,百官繁忙,举国上下都来建造它,用了好几年才建成(楚灵王造章华台事)。
(4)破烂;破旧。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车前草、马屁菌,破旧的鼓皮。
(5)腐烂变质。《论语·乡党》:“鱼馁而肉败,不食。”鱼和肉腐烂,不吃(孔子的饮食习惯)。
(6)凋残;衰朽。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老藓缘墙,败槁布地。”
(7)(事情)失败。跟“成”相对。《老子》第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人们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又指战争或竞赛失败。跟“胜”相对。《广韵·夬韵》:“自破曰败。”《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让自己先处于不败之地。
(8)打败。《广韵·夬韵》:“败,破他曰败。”《左传·隐公十年》:“公败宋师于菅。”隐公在菅地打败宋军。
(9)解除;消除。如:败毒;败火。
(10)恶;不好的。跟“善”相对。如:败行。《本草纲目·草部·薑黄》:“治气胀、产后败血攻心。”
(11)过失;弊病。《韩非子·难一》:“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舜去纠正弊病,又证明尧有过失。
(12)祸灾;祸端。《书·微子》:“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殷商现在或许会有灾祸呢,我们应该马上行动,铲除祸端。
(13)害;危害;破坏。《战国策·秦策五》:“楼啎约秦、魏,魏太子为质,纷疆欲败之。”高诱注:“败,害也。”楼梧使秦、魏两国结成联盟,魏王打算让魏太子到秦国去做人质,纷彊想危害(破坏)这件事情。
(14)沉没。《淮南子·说林》:“游者以足蹶,以手柿,不得其数,愈蹶愈败。”初学游泳的人用脚乱扑腾、用手乱抓挖,没有掌握游泳的技艺,越扑腾、乱抓挖,越往下沉没。
(15)败露。《书·盘庚上》: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孙星衍疏:”败者,《方言》云:‘露,败也。’败亦为露。”就会败露邪恶的祸心,从而自己害了自己。
此外,“败”还是姓氏。《万姓统谱·卦韵》:“败,五代败崇美,晋守泽潞州。”
“败”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之610,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