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特殊环境下,“双十二”似乎不声不响地就过去了,今天就来聊聊有关“钱袋子”的话题~
01
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哪儿去了?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怎么和基金一样?每天发布个净值,预期年化收益率去哪儿了?”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理财产品应该都有一个“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就是根据已有数据预测的收益率(预期收益=本金*年化预期收益率*理财天数/365),通常大家可能会参考这个数值来选择产品。但今年以来市场上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几乎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净值型”理财产品。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背后正是资管新规在发挥作用。传统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在产品到期前银行几乎不会披露期间的运作信息,到期后本金和收益自动到账,大多数都能实现预期收益率。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债市或股市大跌可能就会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及预期,因此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
但是随着2019到2021年三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从今年开始进入资管新规元年,银行理财市场进入全净值时代。“净值型”理财产品就像基金,初始净值都是1元,银行定期会披露产品净值。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由净值变化决定,如果赎回时的净值高于买入时的净值就赚钱,低了就亏钱。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主要目的就是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不再保本,银行不再兜底,产品亏损由个人投资者承担。
一句话总结就是,现在的理财产品在买卖、收益呈现等方式上越来越像基金了。如果是买过基金的小伙伴,应该很快就能理解理财产品的这种改变。
02
理财新规保护大家的“钱袋子”
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要纳闷了,“咱们买现金理财不就是图个安全吗?产品都净值化了,安全性如何保障呢?”于是,与《资管新规》相配套的《现金理财新规》就出现了。2021年5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现金理财新规》),通过对投资范围、投资组合期限、投资品评级、集中度、杠杆率等加以限制,促使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投资、申赎、估值等规则全面向货币基金靠拢,从而提升该类产品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能力。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1.05.27)
现金理财新规是如何保护咱们钱袋子的呢?主要是从现金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上进行限制,投资范围更窄、投资限制更多。毕竟,产品运行越规范,我们的投资越安全。以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投资范围上并没有明显限制,“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所投债券的剩余期限、评级也没有明确的要求。
但《现金理财新规》要求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和限制基本比照货币基金:第一,可投资产的类别变少了,不能再投资非标资产;第二,所投的投资品期限明显缩短了,只能投1年或397天以内的资产,包括现金,期限在1年以内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的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等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第三,组合加权剩余期限缩短了;第四,所投债券评级要求提高,不能投评级AA+以下的投资品,同时低于AAA评级的投资品的不超10%;第五,杠杆率下降了,不能超120%。
03
如何选择现金类理财产品?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应该如何选择现金类理财产品呢?不妨看看以下这三点:一看产品净值走势。净值走势比较能反映理财产品的运营能力。通常横坐标是产品的净值日期,纵坐标是产品的累计净值,好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运行情况更稳定,其净值曲线一般呈平稳上升趋势。反过来,曲线波动越大,说明产品风险越高。
二看最大回撤。最大回撤这个概念小夏之前跟大家科普过,是指该产品在某个时间区间内净值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下跌区间,反映了产品某个阶段出现过的最大损失。好的产品能控制净值的波动范围和净值回撤程度,尽量减少市场短期波动带来的净值扰动,最大回撤越低,说明产品越稳健。
三看业绩比较基准。新产品发布时,没有历史业绩可供比较,投资者也可以参考业绩比较基准来判断收益目标,因为业绩比较基准是银行根据同类型产品历史业绩,而计算出来的投资者可能获得的预估收益,是可以衡量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业绩中枢。
搞懂现金理财新规,记得跟随小夏,守护好咱们的“钱袋子”吧~
温馨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