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贷款 > 正文

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样吗)

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样吗)  第1张

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该怎么算?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范围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事项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商誉的初始确认;二是同时具有“不是企业合并交易,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三是同时满足“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条件的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同样道理,企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时具备“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二是不同时具备“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三是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句话,除了上述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中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外,只要有证据表明当前或未来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账户设置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第十条规定,企业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设置如下账户:

  1、“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核算企业应交未交所得税;

  2、“所得税”账户:核算企业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3、“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核算企业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及转回;

  4、“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核算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及转回。

  三、所得税会计处理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我国原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和法规中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或债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则要求企业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例如,甲公司2000年12月1日取得设备一项,账面价值包括买价、运杂费、保险费等为90万元。甲公司该台设备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90万元,期末无残值。假设甲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按直线法折旧:会计折旧年限为5年;税法折旧年限为6年。2001年至2006年,各年均实现会计利润100万元,2001年至2004年,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2005年改为25%。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2001年年末,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

  (1)会计年折旧额=90/5=18(万元)

  (2)税法年折旧额=90/6=15(万元)

  (3)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72)×33%=0.99(万元)

  (4)所得税费用=100×33%=33(万元)

  (5)应交所得税=(100+3)×33%=33.99(万元)



2.递延所得税费用和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递延税款借项和贷项这6项分别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你好。

由于会计与税法之间的目的的不同,导致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核算这些差异,会计中出现了所得税会计。

现代的所得税会计,将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划分为“暂时性差异”和“非暂时性差异”,前者随着业务的开展将逐步被转回并最终消除,而后者将不会被转回。由此,对于后者,会计上只能将其影响的所得税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中;而对于前者,由于最终将会被转回,因此,该差异影响的所得税,应当单独核算,不计入当期所得税中而应当予以递延,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可减少应交所得税的数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未来应增加应交所得税的数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影响未来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基于“暂时性差异”最终将会被转回的原理,该影响金额必定也反方向影响当期的所得税的金额。所以,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必定应当同时确认其影响当期的所得税的金额,即:

递延所得税 =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上述计算得出的“递延所得税”,在扣除应当予以资本化以及应当记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后,计算结果为正的,即为“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结果为负的,即为“递延所得税收益”。

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费用 +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者: – 递延所得税收益)
当期所得税费用 = 当期应交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上述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核算方法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至于“递延所得税借项”和“递延所得税贷项”,虽然也是所得税会计中的概念,但不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概念,而是所得税会计另两种核算方法——“利润表债务法”、“利润表递延法”下的概念。“递延所得税借项”列示于资产方,而“递延所得税贷项”列示于负债方。此外,“递延所得税借项”和“递延所得税贷项”,不可能同时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



3.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相关内容

你好,
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解析:
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有关内容,其实质上是并不难的,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却是非常不易的,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必须改换原来以会计的角度去看会计的问题的的习惯了。此时要同时用两个角度,同时去看同一个经济事项,这才是学习懂这两个概念的关键,即两个角度是,一个是会计角度,一个是税法角度,强调:一定是同时用两个角度去看,然后对其结果作比较,将差异部分再用会计的这两个概念表述出来,就是递延所得税了。
那么这两个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是由于有些经济事项的确认会计准则的规定与税法的规定不相同而导致的。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计提坏账准备,这就会使的当期的应收账款这个资产的账面价值会减少,而税法却不认同这个坏账准备的存在,这就会使得应收账款的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税法上规定的计税基础出现了差异,但是这个差异是暂时的,只是当期或以后的一定期间内存在的差异,当坏账准备真正转化为实际损失时,税法却是又认同这个损失的,也就是说,暂时性差异只是暂时存在的差异,从最终的结果看,这种差异是不会永久存在的,只是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所以被称之为暂时性差异,由此原因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最终就会影响当期所得税的,那么这个以后期间可以抵扣的差异,就是企业的一项资产,即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了,因而递延所得税也是同理。你可以综合我上面我谈到的思路去仔细的学习一下。
记住:一定是要转换视角的,以两个角度去寻找差异,这是关键!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4.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展开全部


简单的方法——记住资产的处理,负债相反

会计上的资产=税务上资产 (即等号左方等于右方)
简单点说,就是 资产=资产(把递延所得税负债视为资产记忆,递延所得税起到平衡作用)

(1)会计上资产的账面价值+递延所得税资产=税务上资产的计税基础;
(2)或会计上资产账面价值=税务上资产的计税基础+递延所得税负债。

显然,
第(1)个情况就是书上所说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资产的计税基础”;
第(2)个情况就是书上所税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资产的计税基础”。

会计上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说明会计上当期的费用大于税务上的费用,从而会计上的利润小于税务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小于应交所得税,形成暂时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上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说明会计上当期费用小于税务上的费用,从而会计的上利润大于税务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大于应交所得税,形成暂时的“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按平衡作用资产记忆)



5.关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理解

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主要是因为会计上的计税基础跟税法上的计税基础不一样而产生的,就拿固定资产来说会计上如果是直线法,而税法上用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那么我们每个月计提的折旧就与税法上计提的折旧有差异这样就产生了暂时性差异,正如你上面所说的资产月末账面价值大于税法上的账面价值,折旧费用是计入管理费用允许抵扣的,我们计入管理费用的折旧按税法上是少计提了的税法规定少计提的折旧是允许在下个月进行抵扣的所以才产生了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跟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我们的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比较产生的所以你要把握好这一点,你上面所说的计提减值准备我们会计上在所得税前被扣除的,而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是不允许扣除的这样才影响到了递延这个科目,以上仅本人的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不足的地方望多多指教。祝你成功!



6.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啥意思

递延所得税资产 ,就是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借方是增加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主要指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借方是减少



7.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到底是什么?

就是你以后可以递减或者调增纳税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表示以后可以少缴税,负债要多缴税!!!都是跟以后有关的哦.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原则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基础
抵押所得税负债确认原则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考虑特殊项目,有的不能对应所得税费用!!!有的也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8.递延所得税收益、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关系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对方科目一般是“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个别与损益无关的暂时性差异,对方科目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递延收益是属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中的哪一类?

"递延收益"属于负债。"递延收益"科目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预计负债"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人还搜:
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比重都比较高怎么分析
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以合并吗
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区别
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关系
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长期负债吗
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高代表什么
递延收益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区别
递延收益等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吗

0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