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5月21日,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华顿经济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这当中,北京和上海仍然是排在前两位,第三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广州变成了深圳。济南综合分值排名全国第15位,比2020年排名提升两位,省内连续第二年排名第一。其中,硬经济指标全国排名第20位,软经济指标全国排名第10位。
济南和青岛居于前20,济南位次继续前移
华顿经济研究院表示,排名“不唯GDP”。根据最新榜单,排名前20位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成都、武汉、无锡、重庆、长沙、天津、郑州、济南、宁波、西安、青岛、合肥、福州。
今年滨州、宜宾和宁德三市新晋百强城市,焦作、大庆和湛江三市退出百强城市。
华顿经济研究院自2015年以来连续七年组织编制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榜单显示,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81万亿元,占全国GDP(101.60万亿元)的70.68%。这说明,全国百强城市是经济要素主要的聚集地。同时,根据榜单所示,大城市不但是经济要素的聚集地,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优势也很大。
人们经常用经济总量(GDP)对各大城市进行排名、划分,由华顿经济研究院编制的“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的评价体系是怎样的?它是用什么方式来全面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程度呢?
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说,华顿经济研究院的评价体系,由硬经济和软经济两个系列构成。硬经济系列主要由GDP、储蓄和财政收入构成,软经济系列由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指标构成。这两个体系按61.8%和38.2%的比重构成,同时,我们还加入了人均指标,和总量指标各占50%。这个指标计算排序的对象是全国地级及以上的城市,按照GDP总量前110的城市入围。入围后按两项指标权衡后,评选出中国百强城市。
城市发展越来越体现为“区域一体化”
山东有13个城市进入中国城市百强,其中济南排名第15位、青岛排名第18位外,滨州首次入围。从山东角度,记者观察“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有多个需要注意的特征和变化。
首先,山东入围百强的数量最多,山东城市之间发展比较均衡。在省际格局中,山东(13个)、江苏(13个)、广东(8个)、浙江(8个)和福建(8个)上榜城市数量位居前列。山东入围的13个城市是:济南(15位)、青岛(18位)、烟台(32位)、潍坊(49位)、东营(54位)、淄博(56位)、威海(57位)、济宁(65位)、临沂(71位)、滨州(78位)、泰安(80位)、德州(91位)、菏泽(96位),其中滨州是第一次进入百强榜单。
其次是济南和青岛进入20强,山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榜单看,山东“双子星座”济南和青岛的区域中心城市位置继续保持。
据山东省统计局统计和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年济南市生产总值为10140.91亿元,青岛2020年青岛市生产总值12400.56亿,两城生产总值占2020年全年山东省生产总值73129.00亿元的30.82%,其中山东“强省会”战略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到2020年,济南一年完成了GDP增量697.51亿元,占山东2019年到2020年生产总值增量2061.5亿元1/3还多,济南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最后,城市发展越来越体现为“区域一体化”,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有待沿黄交通进一步纵深向西发展。
本次榜单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共有44个城市上榜,占据百强榜近半壁江山。从上游的成渝城市群,到中游的武汉城市群,再到下游的长三角城市群,全流域蓬勃发展,带动东中西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重要启示。
山东“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五个“龙头”发展方向,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龙头、动能转换的龙头、改革创新的龙头、对外开放的龙头和发展质效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
对照发挥龙头作用的战略定位,山东必将进一步加强与黄河流域其他区域各方面联系,其中包括产业协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交通基础设施的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比如,加快建设好在建的郑济高铁、鲁南高铁等高铁,推进有关西向高铁通道尽快从规划变为现实加强,以促进与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的协同发展等。(爱济南综合大众日报客户端、绍兴发布、证券日报等)
本文来自【济南日报-爱济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