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绝不是最优先的事情
按照有些人讲的,经纪人就应该唯条款是论,哪家公司的条款好,就优先推荐哪一家。不过,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以及行业的要求,保险经纪人的核心是要基于投保人的利益,在众多保险产品中进行选择。那么这个核心是不是要完全依据保险条款判定呢,这是个疑问?
这里先不管年金险、寿险和医疗险,这几类保险的逻辑和重疾险不一样,我这里暂时只提重疾险,从保险公司的角度聊聊这个事情。
先说个前提,所有保险公司的的重疾险费率的厘定上,监管部门有规定长期健康险的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35%,也就是说,国内的任何一款重疾险,在最坏的情况下也有65%的费用用在了赔付上,其他所有的花费包括人员工资、营业税、房租水电、业务提成等所有的费用加起来,也不超过35%。
考虑到实际经营,最贵的保险和最便宜的保险,相互之间的费率差距也不会超过30%。同时根据行业分析,相当一部分的重疾险附加费用率平均值为10%左右,也就是90%的保费都用在了赔付上。“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个领域,重疾险几乎走到了极致”
然后我们在回到现实中来,为什么不同的保险公司的保费差距如此大?
首先,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在于保障责任的不同,都是国内的保险公司,都是基于同一个死亡率表和重疾发生率表算出来的东西,同一个责任的净保费能差到哪里去?
但是重疾险都是众多小微责任的组合,多一个责任就是多一层保费:比如同一个险种,保障责任上多个轻症豁免,那么总保费就会高一些,多个恶性肿瘤二次赔付,总保费就会更高一些。尤其是保障终身、附加身故责任这两个保费大头,在同样的疾病保障条件下,保障定期不含身故的保费有可能仅为保障终身附加身故保费的一半甚至1/3左右。
其次,是预定利率不一样,重疾险通常都是长期交费的,比如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但赔付上很有可能是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保险公司在拿走保险费的这段时间,是要计算利息的!
有的保险公司按照3%给,有的保险公司按照1.5%给。懂数学的朋友,应该能看出来,在几十年的时间段上,这两个数字的差距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前者用24年就能翻倍,后者需要48年才能翻倍。考虑到重疾险的保障时间普遍在几十年,甚至100年以上,这个差距可是非常大的。
第三,才是所谓的附加费用率的影响上。也就是说,这个公司房租水电的贵、人工工资的高,广告宣传得多,羊毛出在羊身上等等解释。有的中小型公司为了冲保费,只能在价格上提高竞争力,在销售上提高佣金,进而把附加费用直接砍到最低,甚至亏钱运营。
单纯的从保险条款上看,这种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可以简单地抽象化理解为,同样的汽车,一个是奔驰宝马,一个是五菱小面包,单纯从汽车的工具属性上看,五菱小面包无疑是具有竞争力的,都能把人送到另一个地方。但是这家公司后期肯定要做高端的,为了公司的长久运营,他们肯定会砍掉这类产品的。这类产品对价格敏感性高的客户,很有吸引力。从过往的保险商品上看,各大中小型保险公司推出了很多的网红险种,都是出于类似的目的,各个网红险种也都是昙花一现,上市一段时间后就会退市,有可能就是不在出现,也有可能换个名号再来。
所有很多时候,我们一看到两款类似的重疾险的险种,保费差距极大,先不要骂保险公司。
首先要确定的,是这个重疾险是什么形式的。
单次赔付还是多次赔付?有没有涵盖身故责任?是不是能保障终身?根据保障责任做一个分类,同一类的才具有可比性。当然,如果一个单次赔付的险种,比多次赔付的险种保费还要贵,或者不含身故地比含身故的要贵,这就是属于降维打击了。
其次,这个重疾险是什么公司推出的。
是大型保险公司,还是中小型保险公司,或者是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或者是香港保险,或者是境外保险,同一类公司的产品,他们之间才能进行比较。再拿汽车举例子,用一个辆纯进口的豪华SUV,和一个国产的普通SUV,即使在配置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这两个也不是对等的,不能开着国产suv去骂那些开进口豪华SUV的人都是交智商税吧。即使都是国产汽车,拿比亚迪这种一线厂商的,去对比陆风这种二三线厂商,也是不合适的。
回到开始来,经常碰上的平安福重疾险,和在他一个水平线的是国寿、太平洋、太平这一类的公司,他们的单次赔付型重疾险,这里不能用泰瑞人寿的重疾险去对比啊。泰瑞人寿一年全国加起来才赔付了不到一个亿,而这些大公司动不动都会赔付四五百个亿,一个地级市公司就有可能比一个全国总公司的赔付量要高,这压根就不是一个量级上的公司……哪怕泰瑞人寿的重疾险保险条款再好,都不能拿去和这些公司对比啊。
再比如,碰上长城欣康的重疾险,哇,好便宜;然后一看中意人寿的重疾险,哇,好贵啊,都是骗子……细看呢,虽然都是重疾险,但一个是欣康,一个是悦享安康,两个保障范围完全不一样的险种。
我长期在某大型公司的理赔、契约工作,能深深体会到这种不同公司、不同险种之间的差距。虽然现在身为保险经纪人,但并不是唯条款论。因为我知道,实践和条款是两码事。
首先,部分公司的客户服务做得确实非常到位,当然这个钱都是在那个附加费用率里面,但是呢,现代社会是一个服务型社会,所有的服务都是有价值的。
有的保险公司会定期组织自己的客户活动,给客户营造一个相互结识的机会,这个人脉圈层可不是用钱就能做到的。有的保险公司有24小时人工客服热线,当你深夜12点特想了解所购买险种的信息时,就会体会到这个的重要性。有的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业务网点,虽然现在多数都是线上业务,可是当你走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看到服务自己的公司的招牌时,这个底层的信任感不是钱能买来的,而保险不就是个信任感吗。一旦出险,需要理赔的时候,能马上有人到你那里协助办理理赔申请,这个方便也不是健康状态下的所能想象出来的。
当然,如果客户本身要的只是这个条款约定的重疾保障,那么这些东西就没有任何价值,掠过不提。
其次,理赔的尺度上。理论上来讲,所有的赔付都要根据条款来,达到条款要求才赔付,达不到条款不赔付,但是问题在于,现实往往是复杂的。
比如纯重疾险,脑中风后遗症需要持续180天才能就行赔付,那么这个人在179天的时候过世了,赔付吗?保险公司完全有理由拒赔的,因为条款有明文规定,必须要持续180天依然存活才能赔付。但是实践上呢?我给大家说个结果,中小型保险公司由于保险费收入较少,资金池子也小,就会有拒赔的情况。但是大型保险公司呢,完全不在乎这点,保费那么多,不差这一点了。反正我当年根本不在乎,我自己就能签字决定了,只要不太过分,赔吧。当和同行交流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其他公司可能不这样。
暂时这么多